“上补下泻”针法治疗癌痛的临床研究
| 英文缩略词表 | 第5-6页 |
| 中文摘要 | 第6-8页 |
| ABSTRACT | 第8-9页 |
| 前言 | 第10-13页 |
| 一、临床资料 | 第13-15页 |
| (一) 研究对象 | 第13页 |
| (二) 肿瘤分期标准 | 第13页 |
| (三) 纳入标准 | 第13-14页 |
| (四) 排除标准 | 第14页 |
| (五) 脱落标准 | 第14-15页 |
| 二、治疗方法 | 第15-18页 |
| (一) 对照组(药物组) | 第15页 |
| 1.用药原则 | 第15页 |
| 2.临床用药 | 第15页 |
| (二) 治疗组(针药组) | 第15-16页 |
| 1.选穴 | 第15页 |
| 2.腧穴定位 | 第15-16页 |
| 3.针具 | 第16页 |
| 4.具体操作 | 第16页 |
| 5.异常情况处理与预防 | 第16页 |
| (三) 临床观察方法 | 第16-18页 |
| 1.疼痛程度评估 | 第16-17页 |
| 2.疗效指数 | 第17页 |
| 3.生活质量评估 | 第17页 |
| 4.数据统计分析 | 第17-18页 |
| 三、研究结果 | 第18-24页 |
| (一) 两组性别、年龄比较 | 第18-19页 |
| (二) 两组治疗前疼痛程度等级比较 | 第19-20页 |
| (三) 两组治疗前后NRS评分比较 | 第20-21页 |
| (四) 两组治疗后疗效比较 | 第21-22页 |
| (五) 两组生活质量评估 | 第22-23页 |
| (六) 两组胃肠道不良反应比较 | 第23-24页 |
| 四、分析与讨论 | 第24-36页 |
| (一) 中医学对癌症的认识 | 第24-27页 |
| 1.中医学对癌症病因的认识 | 第24-26页 |
| 2.中医学对癌症病机的认识 | 第26-27页 |
| (二) 中医学对癌痛的认识 | 第27-28页 |
| (三) 现代医学对癌痛的认识 | 第28-29页 |
| (四) 针刺镇痛机制 | 第29-31页 |
| (五) “上补下泻”针法 | 第31-34页 |
| 1.“上补下泻” | 第31-32页 |
| 2.以“四关”穴为主 | 第32-33页 |
| 3.阿是穴 | 第33-34页 |
| (六) 针刺对癌痛患者镇痛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 第34-35页 |
| (七) 针刺对癌痛患者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影响 | 第35-36页 |
| 五、小结 | 第36-37页 |
| 结论 | 第37-38页 |
| 参考文献 | 第38-42页 |
| 附录 | 第42-46页 |
| 致谢 | 第46-47页 |
| 文献综述 | 第47-59页 |
| 参考文献 | 第57-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