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前言 | 第9-10页 |
一、研究方法 | 第10-15页 |
(一)研究对象 | 第10-11页 |
1.临床资料 | 第10页 |
2.纳入标准 | 第10页 |
3.排除标准 | 第10页 |
4.中止、剔除标准 | 第10-11页 |
5.样本含量估计 | 第11页 |
(二)分组与治疗 | 第11-12页 |
1.病例分组 | 第11页 |
2.治疗方法 | 第11-12页 |
(三)观察指标 | 第12-14页 |
1.生物学指标 | 第12页 |
2.疗效评价指标 | 第12-13页 |
3.安全性评价 | 第13-14页 |
(四)病例数据收集流程图 | 第14页 |
(五)统计学处理 | 第14-15页 |
二、结果 | 第15-19页 |
(一)基线资料 | 第15页 |
1.人口学特征 | 第15页 |
(二)疗效指标的观察 | 第15-17页 |
1.两组间BPI-S(BriefPainInventory-Severity)评分比较 | 第15-16页 |
2.两组间KPS评分比较 | 第16页 |
3.两组治疗前后吗啡使用量与KPS评分相关性分析 | 第16-17页 |
4.两组治疗前后和随访期等效吗啡用量比较 | 第17页 |
(三)安全性评价 | 第17页 |
(四)依从性评价 | 第17-19页 |
三、分析与讨论 | 第19-25页 |
(一)癌痛的中医病因病机分析 | 第19页 |
(二)癌痛的辨证分型 | 第19-20页 |
(三)癌痛的治疗 | 第20-21页 |
(四)经皮穴位电刺激机理及发展历程 | 第21-22页 |
(五)选穴依据 | 第22-23页 |
(六)TEAS联合三阶梯止痛法对癌痛的治疗作用 | 第23页 |
(七)TEAS联合三阶梯止痛法改善癌痛患者生活质量情况 | 第23-25页 |
四、小结 | 第25-26页 |
结论 | 第26-27页 |
参考文献 | 第27-31页 |
致谢 | 第31-32页 |
中英文名词对照 | 第32-33页 |
附件1 | 第33-34页 |
附件2 | 第34-35页 |
文献综述 | 第35-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