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医临床学论文--针灸疗法临床应用论文--外科、针刺麻醉法论文

针刺调周法治疗乳腺增生的临床疗效观察

中文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中英文缩写对照表第10-11页
前言第11-13页
一、资料与方法第13-18页
    (一)病例选择第13-14页
        1.病例来源第13页
        2.诊断标准第13-14页
        3.纳入标准第14页
        4.排除标准第14页
        5.剔除标准第14页
    (二)研究方法第14-18页
        1.分组方法第14页
        2.治疗方法第14-15页
        3.观察指标第15-17页
        4.疗效评定标准第17页
        5.统计分析第17-18页
二、结果第18-30页
    (一)一般资料比较第18-20页
        1.两组患者年龄、病程对比第18页
        2.两组病变范围对比第18页
        3.两组治疗前总积分对比第18-19页
        4.两组治疗前主要症状总积分对比第19页
        5.两组患者治疗前各项主要症状积分比较第19页
        6.两组患者治疗前次要症状总积分比较第19-20页
        7.两组患者治疗前各项次要症状积分比较第20页
    (二)观察指标比较第20-29页
        1.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的疗效分析第20-21页
        2.对照组治疗前后总积分及各项症状积分比较第21-23页
        3.治疗组治疗前后总积分及各项症状积分比较第23-26页
        4.两组治疗后总积分及各项症状指标对比第26-29页
    (三)安全性与依从性评价第29页
    (四)随访第29-30页
三、分析与讨论第30-37页
    (一)乳腺增生病的生理病理第30页
        1.乳腺的生理第30页
        2.乳腺增生的病理第30页
    (二)中医调周法的发展与运用第30-32页
        1.月经生理特点第30-31页
        2.调周法的理论基础第31页
        3.调周法的发展与临床应用第31-32页
    (三)针刺调周法第32-34页
        1.提出依据第32页
        2.调周法原则第32-33页
        3.选穴依据第33-34页
    (四)针灸治疗乳腺疾病的机制第34-35页
        1.调节内分泌系统第34页
        2.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第34页
        3.改变血液流变学第34页
        4.预防乳腺增生癌变第34-35页
    (五)量表的选择与疗效评价第35页
        1.量表的选择第35页
        2.疗效评价第35页
    (六)不足与展望第35-37页
        1.不足之处第35-36页
        2.展望第36-37页
结论第37-38页
参考文献第38-41页
附表第41-45页
致谢第45-46页
文献综述第46-53页
    参考文献第50-53页

论文共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上补下泻”针法治疗癌痛的临床研究
下一篇:非小细胞肺癌术后患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与其相关因素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