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水产、渔业论文--水产基础科学论文--水产生物学论文--水产动物学论文

大鲵c-型和g-型溶菌酶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和表达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1-18页
    1.1 大鲵的研究进展第11-14页
        1.1.1 大鲵的营养、药用及科学研究价值第11-12页
        1.1.2 大鲵的遗传多样性第12页
        1.1.3 大鲵的繁殖习性第12页
        1.1.4 大鲵疾病研究第12-13页
        1.1.5 大鲵免疫系统第13-14页
    1.2 溶菌酶的研究进展第14-16页
        1.2.1 溶菌酶的类型和分布第14页
        1.2.2 溶菌酶的结构第14-15页
        1.2.3 溶菌酶的功能第15-16页
    1.3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6-18页
第二章 大鲵溶菌酶基因的鉴定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第18-35页
    2.1 材料第18-19页
        2.1.1 试验动物及菌种第18页
        2.1.2 主要仪器设备和试验试剂第18-19页
    2.2 方法第19-22页
        2.2.1 大鲵c-型和g-型溶菌酶基因的鉴定第19-21页
        2.2.2 大鲵c-型和g-型溶菌酶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第21-22页
    2.3 试验结果第22-33页
        2.3.1 大鲵c-型和g-型溶菌酶基因的鉴定第22页
        2.3.2 大鲵c-型和g-型溶菌酶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第22-33页
    2.4 讨论第33-35页
第三章 大鲵溶菌酶基因的表达特性研究第35-42页
    3.1 材料第35页
        3.1.1 试验动物第35页
        3.1.2 样品处理第35页
        3.1.3 主要试验设备第35页
        3.1.4 试验试剂第35页
    3.2 方法第35-38页
        3.2.1 组织RNA提取第35-36页
        3.2.2 cDNA合成第36-37页
        3.2.3 引物合成与检测第37-38页
        3.2.4 实时荧光定量PCR第38页
    3.3 结果第38-40页
        3.3.1 大鲵各个组织的RNA提取第38-39页
        3.3.2 引物检测第39页
        3.3.3 大鲵c-型和g-型溶菌酶的组织分布第39-40页
    3.4 讨论第40-42页
第四章 病原感染对大鲵溶菌酶基因的表达影响第42-45页
    4.1 材料第42页
        4.1.1 试验动物第42页
        4.1.2 试验仪器和设备第42页
    4.2 方法第42页
        4.2.1 嗜水气单胞菌感染试验第42页
        4.2.2 组织RNA的提取和cDNA的合成第42页
        4.2.3 实时荧光定量PCR第42页
    4.3 结果第42-44页
    4.4 讨论第44-45页
第五章 大鲵溶菌酶基因的原核表达与活性检测第45-59页
    5.1 材料第45-47页
        5.1.1 试验菌种第45-46页
        5.1.2 主要仪器设备第46页
        5.1.3 主要试剂第46页
        5.1.4 主要溶液配制第46-47页
    5.2 方法第47-52页
        5.2.1 大鲵溶菌酶基因重组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第47-50页
        5.2.2 重组蛋白的表达及纯化第50-52页
        5.2.3 重组蛋白活性检测第52页
        5.2.4 重组蛋白的抗菌谱测定第52页
    5.3 试验结果第52-57页
        5.3.1 含酶切位点的AdlysC和AdlysG基因的扩增第52-53页
        5.3.2 质粒提取和双酶切鉴定第53-54页
        5.3.3 菌落PCR鉴定第54-55页
        5.3.4 重组大鲵c-型和g-型溶菌酶的表达和纯化第55页
        5.3.5 重组大鲵c-型和g-型溶菌酶的活性检测第55-56页
        5.3.6 重组蛋白的抗菌谱测定第56-57页
    5.4 讨论第57-59页
结论与创新点第59-60页
    结论第59页
    创新点第59-60页
参考文献第60-65页
附录第65-68页
致谢第68-69页
作者简介第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髓样白血病因子(MLF)在日本囊对虾抗病毒抗细菌免疫中的功能研究
下一篇:“互联网+医疗”大背景下厦门市慢病管理的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