郧阳方言词汇研究
中文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页 |
中文文摘 | 第4-9页 |
绪论 | 第9-17页 |
第一节 郧阳区概况 | 第9-10页 |
一、地理位置及行政区划 | 第9页 |
二、历史沿革 | 第9-10页 |
第二节 郧阳区方言词汇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一、郧阳区方言研究状况 | 第10-11页 |
二、与郧阳区方言相关的其他县区方言的词汇研究状况 | 第11-12页 |
第三节 本文研究的对象、目的、意义和方法 | 第12-14页 |
一、研究对象 | 第12-13页 |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3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第四节 郧阳区方言的声韵调系统 | 第14-17页 |
一、声母系统 | 第14页 |
二、韵母系统 | 第14-15页 |
三、单字声调 | 第15页 |
四、方言调查合作人及相关说明 | 第15-17页 |
第一章 郧阳方言的附加式构词(上) | 第17-35页 |
第一节 前缀 | 第17-22页 |
一、前缀“日” | 第17-18页 |
二、前缀“鬼” | 第18-19页 |
三、前缀“老” | 第19-20页 |
四、前缀“忽” | 第20页 |
五、前缀“骨” | 第20-21页 |
六、前缀“卜” | 第21-22页 |
第二节 中缀 | 第22-25页 |
一、中缀“不” | 第22-25页 |
二、中缀“骨” | 第25页 |
第三节 后缀 | 第25-35页 |
一、后缀“娃”、“头”等 | 第25-28页 |
二、后缀“达”、“喳” | 第28-29页 |
三、后缀“实”、“泛” | 第29-30页 |
四、后缀“乎”、“巴”等 | 第30-35页 |
第二章 郧阳方言的附加式构词(下) | 第35-47页 |
第一节 词缀“圪” | 第35-38页 |
一、前缀“圪” | 第35-37页 |
二、中缀“圪” | 第37-38页 |
第二节 词缀“子” | 第38-40页 |
一、“子”附在体词性语素后 | 第38-40页 |
二、“子”附在谓词性语素后 | 第40页 |
第三节 词缀“儿” | 第40-47页 |
一、郧阳方言的儿化词系统 | 第40-43页 |
二、其他儿化现象 | 第43-44页 |
三、词缀“子”和“儿”的比较 | 第44-47页 |
第三章 郧阳方言的重叠 | 第47-65页 |
第一节 构词重叠 | 第47-54页 |
一、重叠式名词 | 第47-49页 |
二、重叠式形容词 | 第49-54页 |
第二节 构形重叠 | 第54-65页 |
一、名词重叠 | 第54-55页 |
二、动词重叠 | 第55-58页 |
三、形容词重叠 | 第58-59页 |
四、量词重叠 | 第59-60页 |
五、代词重叠 | 第60-61页 |
六、副词重叠 | 第61-62页 |
七、拟声词重叠 | 第62页 |
八、各类短语的重叠 | 第62-65页 |
第四章 郧阳方言中的分音词 | 第65-79页 |
第一节 分音词概说 | 第65-66页 |
第二节 郧阳方言中的分音词 | 第66-70页 |
一、郧阳方言中的分音词词表 | 第66-70页 |
第三节 郧阳方言分音词的特点 | 第70-79页 |
一、郧阳方言分音词的语音特征 | 第70-72页 |
二、郧阳方言分音词的语义特征 | 第72-74页 |
三、郧阳方言分音词的语法特征 | 第74-79页 |
第五章 结语 | 第79-81页 |
附录: 郧阳方言词汇表 | 第81-115页 |
参考文献 | 第115-119页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119-121页 |
致谢 | 第121-123页 |
个人简历 | 第123-12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