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外语论文--英语论文

初、高中英语教材语法衔接分析与教学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2页
    1.1 研究背景第9-10页
    1.2 研究目的第10页
    1.3 研究意义第10-11页
    1.4 论文框架第11-12页
第二章 文献综述第12-24页
    2.1 初、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第12-18页
        2.1.1 课程标准的定义及与教材的关系第12页
        2.1.2 初、高中英语课程性质及基本理念第12-13页
        2.1.3 初、高中英语课程目标第13-14页
        2.1.4 初、高中英语课程语法知识目标第14-15页
        2.1.5 初、高中英语课程语法知识项目内容第15-18页
        2.1.6 初、高中英语课程教材编写建议第18页
    2.2 研究理论框架第18-20页
        2.2.1 克拉申的输入假说理论第18-19页
        2.2.2 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第19-20页
    2.3 二语习得理论概述第20-21页
    2.4 国内研究综述第21-24页
第三章 研究方法第24-26页
    3.1 研究问题第24页
    3.2 研究方法第24页
    3.3 研究材料第24-25页
    3.4 研究程序第25-26页
第四章 初、高中英语教材语法衔接研究第26-36页
    4.1 初中英语教材语法编排研究第26-28页
        4.1.1 初中英语教材概况第26页
        4.1.2 初中英语教材语法编排内容及特点第26-28页
    4.2 高中英语教材语法编排研究第28-30页
        4.2.1 高中英语教材概况第28页
        4.2.2 高中英语教材语法编排内容及特点第28-30页
    4.3 初、高中英语教材语法衔接研究第30-36页
        4.3.1 初、高中英语教材语法衔接共性第30页
        4.3.2 初、高中英语教材语法衔接不同第30-31页
        4.3.3 初、高中英语教材语法衔接问题第31-36页
第五章 研究讨论第36-39页
    5.1 语法的教学方法第36-37页
    5.2 克拉申的输入理论在语法衔接中的应用第37-38页
    5.3 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在语法衔接中的应用第38-39页
第六章 结语和建议第39-41页
    6.1 研究发现第39页
    6.2 几点建议第39-40页
    6.3 研究不足第40-41页
参考文献第41-43页
附录1:《仁爱版初中英语》语法内容第43-55页
附录2:《人教版高中英语》语法内容第55-63页
致谢第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功能对等视角下的科技英语翻译
下一篇:从李克强总理答记者问看外事口译的准备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