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2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研究目的 | 第10页 |
1.3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4 论文框架 | 第11-12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2-24页 |
2.1 初、高中英语课程标准 | 第12-18页 |
2.1.1 课程标准的定义及与教材的关系 | 第12页 |
2.1.2 初、高中英语课程性质及基本理念 | 第12-13页 |
2.1.3 初、高中英语课程目标 | 第13-14页 |
2.1.4 初、高中英语课程语法知识目标 | 第14-15页 |
2.1.5 初、高中英语课程语法知识项目内容 | 第15-18页 |
2.1.6 初、高中英语课程教材编写建议 | 第18页 |
2.2 研究理论框架 | 第18-20页 |
2.2.1 克拉申的输入假说理论 | 第18-19页 |
2.2.2 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 第19-20页 |
2.3 二语习得理论概述 | 第20-21页 |
2.4 国内研究综述 | 第21-24页 |
第三章 研究方法 | 第24-26页 |
3.1 研究问题 | 第24页 |
3.2 研究方法 | 第24页 |
3.3 研究材料 | 第24-25页 |
3.4 研究程序 | 第25-26页 |
第四章 初、高中英语教材语法衔接研究 | 第26-36页 |
4.1 初中英语教材语法编排研究 | 第26-28页 |
4.1.1 初中英语教材概况 | 第26页 |
4.1.2 初中英语教材语法编排内容及特点 | 第26-28页 |
4.2 高中英语教材语法编排研究 | 第28-30页 |
4.2.1 高中英语教材概况 | 第28页 |
4.2.2 高中英语教材语法编排内容及特点 | 第28-30页 |
4.3 初、高中英语教材语法衔接研究 | 第30-36页 |
4.3.1 初、高中英语教材语法衔接共性 | 第30页 |
4.3.2 初、高中英语教材语法衔接不同 | 第30-31页 |
4.3.3 初、高中英语教材语法衔接问题 | 第31-36页 |
第五章 研究讨论 | 第36-39页 |
5.1 语法的教学方法 | 第36-37页 |
5.2 克拉申的输入理论在语法衔接中的应用 | 第37-38页 |
5.3 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在语法衔接中的应用 | 第38-39页 |
第六章 结语和建议 | 第39-41页 |
6.1 研究发现 | 第39页 |
6.2 几点建议 | 第39-40页 |
6.3 研究不足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3页 |
附录1:《仁爱版初中英语》语法内容 | 第43-55页 |
附录2:《人教版高中英语》语法内容 | 第55-63页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