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隧道工程论文--隧道施工论文--施工机械论文

隧道暗挖法配套施工装备工作装置控制系统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6页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第10-11页
    1.2 浅埋暗挖法概述第11-12页
    1.3 隧道暗挖法机械化配套施工设备的发展及应用第12-14页
    1.4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第14页
    1.5 课题的研究意义第14-16页
第二章 隧道暗挖法机械化配套施工一体机的总体设计第16-21页
    2.1 一体机的工况分析第16页
    2.2 一体机基本功能概述第16-17页
    2.3 一体机的整体结构概述第17-18页
    2.4 一体机工作装置概述第18-20页
        2.4.1 超前挖掘臂的结构第18-19页
        2.4.2 中心挖掘臂的结构第19-20页
    2.5 本章小结第20-21页
第三章 隧暗挖法机械化配套施工一体机工作装置的运动学分析第21-41页
    3.1 一体机中心挖掘臂的运动学分析第22-32页
        3.1.1 一体机中心挖掘臂空间描述第22-23页
        3.1.2 一体机中心挖掘臂连杆坐标系第23-25页
        3.1.3 一体机中心挖掘臂运动学模型第25-27页
        3.1.4 一体机中心挖掘臂的运动学逆解第27-31页
        3.1.5 右中心挖掘臂运动学分析第31-32页
    3.2 一体机超前挖掘臂的运动学分析第32-40页
        3.2.1 一体机超前挖掘臂空间描述第32-33页
        3.2.2 一体机超前挖掘臂连杆坐标系第33-34页
        3.2.3 一体机超前挖掘臂运动学模型第34-36页
        3.2.4 一体机超前挖掘臂的运动学逆解第36-40页
    3.3 本章小结第40-41页
第四章 一体机工作装置的干涉判别算法第41-58页
    4.1 一体机挖掘臂的简化模型第42-47页
        4.1.1 一体机超前挖掘臂的干涉判别简化模型第43-45页
        4.1.2 一体机中心挖掘臂的简化模型第45-47页
    4.2 空间中两线段的位置关系第47-48页
    4.3 两线段之间的最短距离第48-52页
    4.4 空间中两线段最短距离的算法第52-57页
        4.4.1 垂足落在线段上时两线段的最短距离第53-55页
        4.4.2 垂足没有落在线段上时两线段的最短距离第55-57页
    4.5 本章小结第57-58页
第五章 一体机工作装置控制系统硬件设计第58-70页
    5.1 一体机工作装置控制系统总体设计方案第58-59页
    5.2 PLC 及其扩展模块的选型第59-62页
        5.2.1 PLC 模拟输入及模拟输出模块第59-62页
        5.2.2 通信模块选型第62页
    5.3 一体机工作装置液压系统设计第62-65页
    5.4 先导式电液比例减压阀和比例放大器选型第65-67页
        5.4.1 先导式电液比例减压阀第65-67页
        5.4.2 比例放大器的选型第67页
    5.5 操纵杆选型第67-68页
    5.6 本章小结第68-70页
第六章 一体机工作装置控制系统软件设计第70-89页
    6.1 A/D 模块和 D/A 模块的设置第70-72页
        6.1.1 转换模块的识别第70页
        6.1.2 转化模块通道初始化第70-71页
        6.1.3 模拟量转化模块的数据传递第71-72页
    6.2 PLC 与上位机的通信第72-77页
        6.2.1 通信概述第72-73页
        6.2.2 FX 系列 PLC 通信格式第73-75页
        6.2.3 通信程序设计第75-77页
    6.3 干涉判别程序第77-86页
        6.3.1 计算任意时刻连杆间的最短距离第78-80页
        6.3.2 确定机械臂连杆上任一点的简化模型半径第80-82页
        6.3.3 干涉判别程序设计第82-86页
    6.4 干涉判别程序展示第86-88页
    6.5 本章小结第88-89页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第89-90页
    7.1 论文总结第89页
    7.2 展望第89-90页
参考文献第90-94页
致谢第94-95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第95页

论文共9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抑制斜拉索风雨激振的螺旋线措施参数研究
下一篇:初期支护作为主要承载结构的复合式衬砌适用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