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5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10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第二节 相关文献综述 | 第11-12页 |
一、国外相关文献- | 第11页 |
二、国内相关文献- | 第11-12页 |
三、归纳总结 | 第12页 |
第三节 研究思路、内容及方法 | 第12-14页 |
一、研究思路及内容 | 第12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2-14页 |
第四节 创新之处 | 第14-15页 |
第二章 相关的理论概述 | 第15-22页 |
第一节 设备管理的概念 | 第15-16页 |
一、现代设备的特点 | 第15页 |
二、现代设备带来的新问题 | 第15-16页 |
三、设备管理的定义与特点 | 第16页 |
第二节 设备管理的形态 | 第16-17页 |
一、物质运动形态视角 | 第17页 |
二、资本运动形态视角 | 第17页 |
三、社会责任视角 | 第17页 |
第三节 设备管理的发展概述 | 第17-19页 |
一、国外发展历程 | 第17-19页 |
二、国内发展历程 | 第19页 |
第四节 TNPM思想形成 | 第19-22页 |
一、TPM理论 | 第19页 |
二、TnPM思想 | 第19-22页 |
第三章 A燃煤电厂优化前的设备管理现状及问题 | 第22-30页 |
第一节 A燃煤电厂基本情况 | 第22-24页 |
一、电厂简介 | 第22页 |
二、电厂生产工艺流程 | 第22-23页 |
三、生产设备简介(以二期百万机组为例) | 第23-24页 |
第二节 A燃煤电厂设备管理发展历程 | 第24-25页 |
一、点检定修阶段(2005 年 6 月-2011 年 11 月) | 第24-25页 |
二、多重并举阶段(2011 年 11 月-2016 年 11 月) | 第25页 |
三、实施 Tn PM 阶段(2016 年 12 月- ) | 第25页 |
第三节 优化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表现 | 第25-28页 |
一、问题调研 | 第25-26页 |
二、主要问题及表现 | 第26-28页 |
第四节 产生的负面效应 | 第28-30页 |
一、机组非计划停运频发 | 第28-29页 |
二、现场管理状况令人堪忧 | 第29页 |
三、经济效益未达预期 | 第29页 |
四、技术指标显著下降 | 第29页 |
五、环保数据多次异常 | 第29-30页 |
第四章 设备管理优化方案设计与实施 | 第30-48页 |
第一节 优化方案设计 | 第30-33页 |
一、优化目标 | 第30-31页 |
二、实施原则 | 第31页 |
三、制订推进计划 | 第31-32页 |
四、设立项目推进的组织框架 | 第32-33页 |
第二节 优化方案的实施 | 第33-48页 |
一、现场四要素改善 | 第33-37页 |
二、完善制度管理 | 第37-39页 |
三、施行点检定修制 | 第39-43页 |
四、建立风险预控体系 | 第43-44页 |
五、突出经营管理 | 第44-46页 |
六、履行社会责任 | 第46-48页 |
第五章 方案实施的效果评价 | 第48-51页 |
第一节 总体情况 | 第48页 |
第二节 取得的成效 | 第48-51页 |
一、现场管理水平 | 第48-49页 |
二、主要可靠性指标 | 第49页 |
三、主要技术指标 | 第49页 |
四、主要经济指标 | 第49-50页 |
五、社会责任 | 第50-51页 |
第六章 研究结论及展望 | 第51-53页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51页 |
第二节 研究不足及展望 | 第51-53页 |
一、研究不足 | 第51页 |
二、研究展望 | 第5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5页 |
设备管理问卷调查表 | 第55-56页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