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论文--中国经济论文--地方经济论文

限制开发区绿色发展水平测度与提升路径--以吉林省重点生态功能区为例

中文摘要第4-6页
英文摘要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4页
    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1.1 绿色发展是新时期我国经济转型的必然选择第10页
        1.1.2 绿色发展是实现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理念之一第10页
        1.1.3 限制开发区域的绿色发展对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第10-11页
    1.2 研究意义第11页
        1.2.1 理论意义第11页
        1.2.2 实践意义第11页
    1.3 研究目标与内容第11-12页
        1.3.1 研究目标第11页
        1.3.2 研究内容第11-12页
    1.4 论文创新之处第12-13页
    1.5 技术路线第13-14页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4-21页
    2.1 理论基础第14-15页
        2.1.1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理论第14页
        2.1.2 循环经济理论第14页
        2.1.3 主体功能区理论第14-15页
        2.1.4 可持续发展理论第15页
    2.2 限制开发区域研究进展第15-17页
        2.2.1 限制开发区域内涵第15页
        2.2.2 国内外限制开发区域研究进展第15-17页
        2.2.3 重点生态功能区研究进展第17页
    2.3 绿色发展研究进展第17-21页
        2.3.1 绿色发展内涵第17-18页
        2.3.2 国外绿色发展研究进展第18页
        2.3.3 国内绿色发展研究进展第18-21页
第三章 吉林省重点生态功能区绿色发展水平测度第21-36页
    3.1 研究区域概况第21-23页
        3.1.1 研究区域第21页
        3.1.2 研究区域推进绿色发展的必要性第21-23页
    3.2 指标体系建立与数据来源第23-25页
        3.2.1 指标体系构建第23-25页
        3.2.2 数据来源第25页
    3.3 研究方法第25-26页
        3.3.1 熵权-TOPSIS评价法第25-26页
        3.3.2 耦合协调度模型第26页
    3.4 吉林省重点生态功能区绿色发展水平评价第26-30页
        3.4.1 绿色发展水平综合评价第26-27页
        3.4.2 绿色发展各维度发展水平评价第27-30页
    3.5 吉林省重点生态功能区绿色发展空间差异特征第30-32页
    3.6 经济-生态-社会系统耦合协调度测度与发展类型第32-36页
        3.6.1 经济-生态-社会系统耦合协调度测度第33-34页
        3.6.2 吉林省重点生态功能区发展类型分类划分第34-36页
第四章 吉林省重点生态功能区绿色发展影响因素第36-42页
    4.1 模型建立—障碍度模型第36-39页
        4.1.1 绿色发展各子系统障碍因子第36-37页
        4.1.2 绿色发展指标层障碍因子第37-39页
    4.2 绿色发展影响机理分析第39-42页
        4.2.1 模型构建第39-40页
        4.2.2 估计结果与分析第40-42页
第五章 吉林省重点生态功能区绿色发展困境与提升路径第42-46页
    5.1 吉林省重点生态功能区绿色发展困境第42-43页
        5.1.1 优势产业不突出,接续替代产业支撑能力不强第42页
        5.1.2 人口城镇化虚高,城镇化质量较低第42页
        5.1.3 生态环境脆弱,经济发展滞后,发展与保护矛盾突出第42页
        5.1.4 基础设施不完善,配套设施建设严重滞后第42-43页
    5.2 吉林省重点生态功能区绿色发展路径第43-46页
        5.2.1 依托区域优势资源,加强森林生态旅游开发第43-44页
        5.2.2 发展区域特色生态产业,引导产业生态化发展第44页
        5.2.3 完善利益补偿机制,促进区域均衡发展第44-45页
        5.2.4 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第45-46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46-48页
    6.1 结论第46页
    6.2 不足与展望第46-48页
参考文献第48-51页
后记第51-52页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第52页

论文共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序参量的区域创新系统协同度测量模型研究
下一篇:新经济地理学视角下我国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