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网综艺节目的创作模式与传播特征
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绪论 | 第10-19页 |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12页 |
二、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2-13页 |
三、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四、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五、研究方法 | 第17-19页 |
第一章 纯网综艺节目的产生与发展 | 第19-37页 |
第一节 纯网综艺节目的产生与发展 | 第19-26页 |
一、纯网综艺节目的产生背景 | 第19-21页 |
二、纯网综艺节目的发展阶段 | 第21-23页 |
三、纯网综艺节目的发展现状 | 第23-26页 |
第二节 纯网综艺节目的发展动因 | 第26-29页 |
一、视频平台崛起,制作能力提升 | 第26-27页 |
二、版权费逐年增加,转播权价格飙升 | 第27页 |
三、用户规模增加,收视习惯改变 | 第27-28页 |
四、广告潜力巨大,网络环境宽松 | 第28-29页 |
第三节 纯网综艺节目的类型与特点 | 第29-37页 |
一、内容分析的研究过程 | 第30-32页 |
二、研究结果分析 | 第32-37页 |
第二章 纯网综艺节目的创作模式分析 | 第37-56页 |
第一节 纯网综艺节目的选题与策划 | 第37-44页 |
一、大数据精准定位节目受众与内容 | 第38-39页 |
二、节目类型强调互联网基因,契合受众心理诉求 | 第39-40页 |
三、内容布局垂直细分领域,拓展分众市场 | 第40-43页 |
四、嘉宾星素结合,主持人专业和知名度并重 | 第43-44页 |
第二节 纯网综艺节目的制作与播出 | 第44-48页 |
一、从网站自制向制播分离转变 | 第44-45页 |
二、节目投入从低成本向大制作转变 | 第45-46页 |
三、强调用户为中心,注重反馈与互动 | 第46-47页 |
四、“直播+点播”,多样化的播出方式 | 第47-48页 |
第三节 纯网综艺节目的宣传与营销 | 第48-56页 |
一、精确的宣传渠道和个性化的宣传方式 | 第48-51页 |
二、创新式广告和付费收视 | 第51-54页 |
三、版权付费与增值互动 | 第54页 |
四、跨界合作,开发产业链 | 第54-56页 |
第三章 纯网综艺节目的传播特征分析 | 第56-70页 |
第一节 传播呈现“去中心化”特征 | 第56-59页 |
一、传播模式呈现“去中心化”特征 | 第56-57页 |
二、内容选择呈现“去中心化”特征 | 第57-58页 |
三、受众选择呈现“去中心化”特征 | 第58-59页 |
第二节 传播呈现亚文化特征 | 第59-62页 |
一、亚文化部落场景构建 | 第59-60页 |
二、解构、颠覆与抵抗 | 第60-61页 |
三、游戏化的表达风格 | 第61-62页 |
第三节 传播呈现多向交互性特征 | 第62-66页 |
一、从单向传播到交互传播 | 第62-63页 |
二、即时性与多样化的互动机制 | 第63-64页 |
三、和第三方媒体的交互联动 | 第64-66页 |
第四节 传播呈现碎片化特征 | 第66-70页 |
一、受众收视习惯呈现碎片化特征 | 第66-67页 |
二、节目传播模式呈现碎片化特征 | 第67-69页 |
三、综艺市场发展呈现碎片化趋势 | 第69-70页 |
第四章 纯网综艺节目存在问题与发展策略分析 | 第70-80页 |
第一节 纯网综艺节目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70-75页 |
一、泛娱乐化现象严重,缺乏正确价值观导向 | 第70-72页 |
二、原创力不足,同质化严重 | 第72-73页 |
三、头部效应明显,市场发展不平衡 | 第73-74页 |
四、盈利模式失衡,受众群体狭窄 | 第74-75页 |
第二节 纯网综艺的发展策略分析 | 第75-80页 |
一、构建社交空间,实现深度介入 | 第75-76页 |
二、去“TV”化创作,突出节目网感 | 第76-77页 |
三、深耕垂直领域,创新节目模式 | 第77页 |
四、节目“制播分离”,“网台”双向互动 | 第77-78页 |
五、强化节目品牌建设,拓展IP产业链 | 第78-80页 |
结语 | 第80-81页 |
注释 | 第81-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6页 |
附录 | 第86-96页 |
致谢 | 第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