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学习视角下翻转课堂的适切性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21页 |
一、问题提出 | 第8-9页 |
(一)智慧教育引领信息化新范式 | 第8页 |
(二)“智慧学习”理念潜流涌动 | 第8页 |
(三)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广泛应用 | 第8-9页 |
(四)翻转课堂革新传统教学模式 | 第9页 |
二、核心概念界定 | 第9-11页 |
(一)翻转课堂 | 第9-10页 |
(二)智慧学习 | 第10页 |
(三)适切性 | 第10-11页 |
三、文献综述 | 第11-19页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第15-19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9-21页 |
第二章 翻转课堂的内涵 | 第21-27页 |
一、翻转课堂的起源及发展 | 第21-22页 |
(一)翻转课堂的起源 | 第21页 |
(二)翻转课堂在国内的发展 | 第21-22页 |
二、翻转课堂成功教学案例分析 | 第22-24页 |
(一)斯蒂尔沃特市石桥小学 | 第22页 |
(二)柯林顿戴尔高中 | 第22-23页 |
(三)加州河畔联合学区 | 第23页 |
(四)重庆市聚奎中学 | 第23页 |
(五)山东省昌乐一中 | 第23-24页 |
三、翻转课堂的特征 | 第24-27页 |
(一)教与学顺序的逆转 | 第24-25页 |
(二)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系统化匹配 | 第25页 |
(三)学生学习资源的扩充 | 第25页 |
(四)多维教学目标的全面达成 | 第25-27页 |
第三章 智慧学习与翻转课堂 | 第27-33页 |
一、智慧学习的特征 | 第27-28页 |
(一)个性的学习 | 第27页 |
(二)高效地学习 | 第27页 |
(三)沉浸地学习 | 第27页 |
(四)自然的学习 | 第27-28页 |
(五)持续的学习 | 第28页 |
二、智慧学习视角下的翻转课堂 | 第28-29页 |
(一)学生的学习方式灵活多样 | 第28-29页 |
(二)教师成为学习的指导者 | 第29页 |
(三)教学内容的组织形式更加丰富 | 第29页 |
(四)学校需重构教学理念 | 第29页 |
三、智慧学习视角下翻转课堂的适切性标准及其依据 | 第29-33页 |
(一)智慧学习视角下翻转课堂适切性标准的依据 | 第29-30页 |
(二)智慧学习视角下翻转课堂适切性的标准 | 第30-33页 |
第四章 翻转课堂的课堂现状及适切性分析 | 第33-51页 |
一、翻转课堂实践个案 | 第33-40页 |
(一)整体设计说明 | 第33-34页 |
(二)微课设计 | 第34-36页 |
(三)课堂核心活动 | 第36-39页 |
(四)应用练习与测评 | 第39-40页 |
二、翻转课堂的课堂现状 | 第40-46页 |
(一)对翻转课堂的态度 | 第40-41页 |
(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的课堂状态 | 第41页 |
(三)翻转课堂与教师 | 第41-43页 |
(四)翻转课堂与学生 | 第43-44页 |
(五)实施翻转课堂面临的挑战 | 第44-46页 |
三、智慧学习理念下翻转课堂的适切性分析 | 第46-51页 |
(一)翻转课堂中学生的角色 | 第46页 |
(二)翻转课堂中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 | 第46-47页 |
(三)翻转课堂中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 第47页 |
(四)翻转课堂中学生能力的培养 | 第47-48页 |
(五)翻转课堂的学习时间及环境 | 第48-49页 |
(六)翻转课堂中学习技术的应用 | 第49-51页 |
第五章 智慧学习视角下优化翻转课堂的建议 | 第51-54页 |
一、智慧学习视角下对翻转课堂中教师的建议 | 第51页 |
(一)提升信息技术素养 | 第51页 |
(二)加强对课堂的控制和管理 | 第51页 |
二、智慧学习视角下对翻转课堂中学生的建议 | 第51-52页 |
(一)增强自控能力 | 第51-52页 |
(二)提升信息素养 | 第52页 |
(三)增强自主学习能力 | 第52页 |
三、智慧学习视角下对翻转课堂中支撑体系的建议 | 第52-54页 |
(一)完善软硬件设施 | 第52页 |
(二)健全学习平台 | 第52-53页 |
(三)家长配合监督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中文部分 | 第54-55页 |
外文部分 | 第55-57页 |
附录1 | 第57-58页 |
附录2 | 第58-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个人简介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