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绪论 | 第7-10页 |
(一)研究缘起 | 第7-8页 |
(二)研究基础 | 第8-9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9页 |
(四)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一、合唱民族化的界定 | 第10-12页 |
二、合唱民族化发展脉络 | 第12-17页 |
(一)鸦片战争前后的合唱民族化萌芽(19 世纪 40 年代-20世纪 20 年代) | 第12-13页 |
(二)抗日战争洗礼下前进的合唱民族化(20 世纪 20 年代-20世纪 80 年代) | 第13-16页 |
(三)1978年至今新时期的合唱民族化发展思路 | 第16-17页 |
三、合唱民族化新时期的发展设想 | 第17-28页 |
(一)音乐本体元素挖掘、创作 | 第17-23页 |
1、民族化素材挖掘 | 第17-19页 |
2、作曲家们的创作 | 第19-21页 |
3、合唱指挥的案头工作 | 第21-23页 |
(二)合唱民族化的排练及要求 | 第23-25页 |
1、合唱指挥 | 第23页 |
2、合唱队员 | 第23-25页 |
(三)合唱民族化的表演形式 | 第25-28页 |
1、合唱作品的多样性展示 | 第25页 |
2、合唱指挥的动作服装 | 第25页 |
3、合唱队员的表演方式 | 第25-28页 |
结语 | 第28-30页 |
参考文献 | 第30-31页 |
致谢 | 第3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