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1-12页 |
1.2.2 理论意义 | 第12页 |
1.2.3 实践意义 | 第12-13页 |
1.3 研究框架与方法 | 第13-15页 |
1.3.1 研究框架 | 第13-14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4 创新点 | 第15-16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6-26页 |
2.1 关于企业文化研究综述 | 第16-19页 |
2.1.1 国外关于企业文化的研究综述 | 第16-18页 |
2.1.2 国内关于企业文化的研究综述 | 第18-19页 |
2.2 关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研究综述 | 第19-23页 |
2.2.1 国外关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研究综述 | 第19-21页 |
2.2.2 国内关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研究综述 | 第21-23页 |
2.3 企业文化与技术技术创新能力关系研究现状 | 第23-26页 |
2.3.1 国外关于企业文化与技术技术创新能力关系研究现状 | 第23-24页 |
2.3.2 国内关于企业文化与技术技术创新能力关系研究现状 | 第24-26页 |
第三章 模型的构建 | 第26-34页 |
3.1 企业文化理论模型的构建 | 第26-29页 |
3.1.1 企业文化构成要素 | 第26-28页 |
3.1.2 企业文化要素模型的构建原则 | 第28页 |
3.1.3 企业文化要素模型的构建 | 第28-29页 |
3.1.4 企业文化三大因子的指标量化 | 第29页 |
3.2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理论模型的构建 | 第29-33页 |
3.2.1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构成要素 | 第29-31页 |
3.2.2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要素模型的构建原则 | 第31-32页 |
3.2.3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要素模型的构建 | 第32页 |
3.2.4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五大因子的指标量化 | 第32-33页 |
3.3 企业文化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关系模型 | 第33-34页 |
第四章 研究假设与方法 | 第34-39页 |
4.1 研究假设 | 第34-35页 |
4.2 分析方法 | 第35-39页 |
4.2.1 问卷的设计,收集和说明 | 第35-36页 |
4.2.2 数据分析方法说明 | 第36-39页 |
第五章 企业文化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实证分析 | 第39-51页 |
5.1 信度与效度分析 | 第39-40页 |
5.1.1 信度分析 | 第39页 |
5.1.2 效度分析 | 第39-40页 |
5.2 因子分析 | 第40-44页 |
5.2.1 企业文化部分问卷因子分析 | 第40-42页 |
5.2.2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部分问卷因子分析 | 第42-44页 |
5.3 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44-45页 |
5.3.1 企业文化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44-45页 |
5.3.2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45页 |
5.4 企业文化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回归分析 | 第45-51页 |
5.4.1 企业文化对研发能力的回归分析 | 第45-46页 |
5.4.2 企业文化对资源投入能力的回归分析 | 第46-47页 |
5.4.3 企业文化对营销能力的回归分析 | 第47-48页 |
5.4.4 企业文化对生产能力的回归分析 | 第48页 |
5.4.5 企业文化对管理能力的回归分析 | 第48-49页 |
5.4.6 小结回归分析 | 第49-51页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不足 | 第51-54页 |
6.1 研究假设检验结果 | 第51页 |
6.2 研究结论 | 第51-52页 |
6.3 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对策 | 第52-53页 |
6.4 研究不足及展望 | 第53-54页 |
6.4.1 研究不足 | 第53页 |
6.4.2 研究展望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8页 |
附录 | 第58-62页 |
致谢 | 第62-6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