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0-32页 |
1.1 论文选题依据 | 第10-11页 |
1.2 选题领域研究现状 | 第11-27页 |
1.2.1 成矿学综述 | 第11-22页 |
1.2.2 斑岩铜矿床的主要特征和研究进展 | 第22-27页 |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27-29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27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27-29页 |
1.4 完成主要工作量 | 第29-30页 |
1.5 研究成果及创新 | 第30-32页 |
2 区域地质背景 | 第32-52页 |
2.1 研究区在区域地质构造中的位置 | 第32-33页 |
2.2 沉积和火山-沉积地层 | 第33-37页 |
2.2.1 中天山—马鬃山地层分区 | 第33-36页 |
2.2.2 南准噶尔—北天山地层分区 | 第36-37页 |
2.3 火成岩组合及岩浆过程 | 第37-41页 |
2.3.1 侵入岩 | 第37-40页 |
2.3.2 火山岩 | 第40-41页 |
2.4 大型构造和地质单元 | 第41-46页 |
2.4.1 大地构造单元划分及特征 | 第41-43页 |
2.4.2 区域褶皱特征 | 第43-44页 |
2.4.3 区域断裂特征 | 第44-46页 |
2.5 变质作用 | 第46-47页 |
2.5.1 准噶尔微板块的变质作用 | 第46页 |
2.5.2 伊犁—伊赛克湖微板块的变质作用 | 第46-47页 |
2.6 构造演化和地壳结构 | 第47-50页 |
2.6.1 基底演化阶段(前震旦纪) | 第47-48页 |
2.6.2 古亚洲洋形成与早期演化阶段(寒武纪-奥陶纪) | 第48页 |
2.6.3 晚古生代天山洋演化与大陆主碰撞阶段(泥盆纪-早石炭世) | 第48-49页 |
2.6.4 大陆后碰撞演化与壳幔作用阶段(晚石炭世-三叠纪) | 第49页 |
2.6.5 陆内发展与新构造运动阶段(侏罗纪-第四纪) | 第49-50页 |
2.7 区域矿产 | 第50-52页 |
3 区域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特征 | 第52-83页 |
3.1 地球物理场特征 | 第52-62页 |
3.1.1 物性特征 | 第52-54页 |
3.1.2 重力场特征 | 第54-57页 |
3.1.3 磁场特征 | 第57-58页 |
3.1.4 地球物理场特征与地质矿产的关系 | 第58-62页 |
3.2 地球化学场特征 | 第62-83页 |
3.2.1 Cu、Mo、Au、Ag、Pb、Zn 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 第62-73页 |
3.2.2 地球化学的地质矿产意义 | 第73-83页 |
4 斑岩相关重要铜钼金矿床地质和地球化学 | 第83-151页 |
4.1 矿床类型划分 | 第83页 |
4.2 斑岩相关的铜矿床 | 第83-128页 |
4.2.1 3571-莱历斯高尔铜钼矿床 | 第83-119页 |
4.2.2 哈勒尕提铜矿 | 第119-122页 |
4.2.3 肯登高尔铜钼矿床 | 第122-125页 |
4.2.4 汗吉尕铜矿床 | 第125-128页 |
4.3 斑岩相关的金矿床 | 第128-147页 |
4.3.1 查汗萨拉金矿床 | 第128-134页 |
4.3.2 塔吾尔别克金矿床 | 第134-137页 |
4.3.3 阿希金矿床 | 第137-141页 |
4.3.4 恰布坎卓它金矿床 | 第141-147页 |
4.4 斑岩相关铜钼金成矿系列 | 第147-151页 |
4.4.1 博罗科努与石炭-二叠纪火山-深成岩浆作用有关的金铜钼铅锌矿床成矿系列 | 第148-149页 |
4.4.2 科古琴山与海西构造旋回岩浆作用有关的铜钼铅锌矿床成矿系列 | 第149页 |
4.4.3 依连哈比尔尕与海西构造旋回岩浆作用有关的金铜铬矿床成矿系列 | 第149-151页 |
5 成矿条件和成矿规律分析 | 第151-160页 |
5.1 博罗科努一带斑岩相关铜钼金成矿条件 | 第151-155页 |
5.1.1 成矿时间上演化规律 | 第151页 |
5.1.2 空间分布与产出条件 | 第151-154页 |
5.1.3 宏观控矿认识 | 第154-155页 |
5.2 博罗科努一带区域成矿带分布与演化 | 第155-159页 |
5.2.1 成矿区带划分原则 | 第155-156页 |
5.2.2 成矿单元划分结果 | 第156-157页 |
5.2.3 成矿演化 | 第157页 |
5.2.4 成矿模式 | 第157-159页 |
5.3 关于和境外成矿带的对比衔接问题 | 第159-160页 |
6 斑岩相关铜钼金大型矿集区预测和靶区评价 | 第160-237页 |
6.1 矿产预测 | 第160-207页 |
6.1.1 矿产预测方法类型选择 | 第160页 |
6.1.2 建模与信息提取 | 第160-163页 |
6.1.3 靶区圈定 | 第163-171页 |
6.1.4 预测要素变量的构置与选择 | 第171-173页 |
6.1.5 靶区优选 | 第173-182页 |
6.1.6 资源量定量估算 | 第182-205页 |
6.1.7 资源总量汇总 | 第205-207页 |
6.2 靶区评价 | 第207-237页 |
6.2.1 蒙马拉-哈勒尕提铜钼多金属矿集区 | 第207-218页 |
6.2.2 汗吉尕-科克赛铜钼多金属矿集区 | 第218-228页 |
6.2.3 停格尔达湾-查汗萨拉金矿集区 | 第228-232页 |
6.2.4 塔吾尔别克-恰布坎卓它金矿集区 | 第232-237页 |
7 结论 | 第237-241页 |
致谢 | 第241-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243-250页 |
附录 | 第250-2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