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引言 | 第8-12页 |
第1章 “文革”手抄本文学概况 | 第12-20页 |
1.1 “文革”手抄本文学的定义及其分类 | 第12-14页 |
1.2 “文革”手抄本产生的时代背景、历史原因 | 第14-16页 |
1.3 “文革”手抄本在“文革”时期的传播状况 | 第16-20页 |
第2章 “文革”手抄本对新时期文学的影响 | 第20-26页 |
2.1.对新时期朦胧诗潮的影响 | 第20-22页 |
2.2 对新时期小说的影响 | 第22-26页 |
2.2.1 书写青春苦难 | 第22-24页 |
2.2.2 呼唤人的尊严和价值 | 第24-26页 |
第3章 “文革”手抄本价值评估 | 第26-53页 |
3.1 思想与艺术的双重开拓 | 第26-42页 |
3.1.1 文学主体性的回归 | 第27-30页 |
3.1.2 对“文革”主流文学创作规范的叛离 | 第30-42页 |
3.2 娱乐与启蒙的社会功能 | 第42-49页 |
3.2.1 革命废墟上的朦胧向往——“文革”手抄本的娱乐功能 | 第42-45页 |
3.2.2 拨开“文革”主流文学的迷雾——“文革”手抄本的启蒙功能 | 第45-49页 |
3.3 “文革”文学史的重构 | 第49-53页 |
结论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