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6-30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6-19页 |
1.1.1 课题背景 | 第16-18页 |
1.1.2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8-19页 |
1.2 国内外在该方向的研究现状及分析 | 第19-28页 |
1.2.1 建筑外窗基本理论的现状 | 第19-25页 |
1.2.2 全生命周期评价理论的现状 | 第25-28页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28页 |
1.4 论文研究框架 | 第28-30页 |
第2章 基本概念解析 | 第30-52页 |
2.1 严寒地区的气候特征 | 第30-33页 |
2.1.1 我国的气候特征 | 第30-32页 |
2.1.2 严寒地区的气候特征 | 第32-33页 |
2.2 严寒地区外窗类型 | 第33-42页 |
2.2.1 严寒地区外窗的分类 | 第33-38页 |
2.2.2 严寒地区外窗的设计要求 | 第38-42页 |
2.3 全生命周期评价的综述 | 第42-51页 |
2.3.1 全生命周期评价的定义 | 第42-43页 |
2.3.2 全生命周期评价的发展 | 第43-46页 |
2.3.3 全生命周期评价的方法研究 | 第46-49页 |
2.3.4 全生命周期评价的必要性和意义 | 第49-50页 |
2.3.5 严寒地区外窗全生命周期影响因素划分及有效性分析 | 第50-51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3章 严寒地区外窗热工性能分析 | 第52-94页 |
3.1 热舒适性 | 第52-54页 |
3.1.1 热舒适性评价 | 第52-54页 |
3.2 结露现象的分析 | 第54-58页 |
3.2.1 结露现象概述 | 第54-56页 |
3.2.2 结露的主要原因和防止结露的原则 | 第56-58页 |
3.3 严寒地区室内热环境的状况调查分析 | 第58-61页 |
3.3.1 主观问卷调查分析 | 第58-61页 |
3.4 严寒地区外窗对室内热环境的影响 | 第61-92页 |
3.4.1 BP神经网络模型 | 第61-66页 |
3.4.2 仿真实验基础数据 | 第66-69页 |
3.4.3 仿真模型建立 | 第69-70页 |
3.4.4 风速场及风压场仿真及分析 | 第70-82页 |
3.4.5 温度场仿真及分析 | 第82-89页 |
3.4.6 开窗开卧室门情况下浓度场仿真及分析 | 第89-92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92-94页 |
第4章 严寒地区外窗通风性能分析 | 第94-139页 |
4.1 室内空气品质 | 第94-99页 |
4.1.1 室内空气品质评价 | 第94-95页 |
4.1.2 室内空气品质与人体健康 | 第95-99页 |
4.2 严寒地区外窗风压值性能计算 | 第99-103页 |
4.2.1 抗风压性能计算的原则 | 第99页 |
4.2.2 抗风压性能计算的内容 | 第99-103页 |
4.2.3 哈尔滨地区风压值计算 | 第103页 |
4.3 外窗抗风压性能的ANSYS仿真 | 第103-122页 |
4.3.1 BP神经网络模型 | 第103-107页 |
4.3.2 不同材质的单扇平开窗的ANSYS仿真 | 第107-109页 |
4.3.3 不同材质的上下推拉窗的ANSYS仿真 | 第109-112页 |
4.3.4 不同材质的双扇平开窗的ANSYS仿真 | 第112-115页 |
4.3.5 不同材质的左右推拉窗的ANSYS仿真 | 第115-118页 |
4.3.6 仿真结果分析 | 第118-122页 |
4.4 严寒地区窗式通风器的状况 | 第122-128页 |
4.4.1 窗式通风器的需求 | 第122-125页 |
4.4.2 窗式通风器的分析 | 第125-128页 |
4.5 严寒地区窗式通风器设计 | 第128-137页 |
4.5.1 初步构思 | 第128-132页 |
4.5.2 窗式通风器的细化设计 | 第132-135页 |
4.5.3 窗式通风器的安装 | 第135页 |
4.5.4 通风效果的仿真 | 第135-136页 |
4.5.5 窗式通风器样机制作 | 第136-137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137-139页 |
第5章 严寒地区外窗防噪性能分析 | 第139-160页 |
5.1 室内声环境 | 第139-143页 |
5.1.1 声环境的基本概念 | 第139-142页 |
5.1.2 噪声控制的方法 | 第142-143页 |
5.2 严寒地区室内声环境主观问卷分析 | 第143-144页 |
5.2.1 主观问卷的内容 | 第143页 |
5.2.2 主观问卷调查数据的分析 | 第143-144页 |
5.3 统计能量分析概述 | 第144-147页 |
5.3.1 统计能量分析概况 | 第144-145页 |
5.3.2 统计能量分析的基本理论 | 第145-146页 |
5.3.3 SEA预测噪声 | 第146-147页 |
5.4 严寒地区外窗统计能量分析模型 | 第147-154页 |
5.4.1 统计能量理论模型 | 第147-151页 |
5.4.2 Auto SEA模型建立 | 第151-153页 |
5.4.3 设置子系统加载参数 | 第153-154页 |
5.5 严寒地区外窗噪声仿真分析 | 第154-155页 |
5.5.1 铝合金外窗噪声仿真分析 | 第154-155页 |
5.5.2 钢窗噪声仿真分析 | 第155页 |
5.6 严寒地区外窗噪声控制设计 | 第155-158页 |
5.6.1 选择合适的窗体密封材料 | 第156页 |
5.6.2 增加外窗玻璃厚度 | 第156-157页 |
5.6.3 外窗玻璃添加玻璃纤维 | 第157-158页 |
5.6.4 施加阻尼 | 第158页 |
5.7 本章小结 | 第158-160页 |
第6章 基于全生命周期优化模型构建 | 第160-187页 |
6.1 严寒地区外窗全生命周期系统分析 | 第160-161页 |
6.1.1 外窗全生命周期模型目的的确定 | 第160-161页 |
6.1.2 外窗全生命周期模型范围的确定 | 第161页 |
6.2 严寒地区外窗的清单分析 | 第161-169页 |
6.2.1 PVC外窗清单分析 | 第161-163页 |
6.2.2 木窗清单分析 | 第163-165页 |
6.2.3 钢窗清单分析 | 第165-167页 |
6.2.4 铝合金外窗清单分析 | 第167-169页 |
6.3 严寒地区外窗全生命周期影响评价 | 第169-171页 |
6.3.1 不同材质外窗在全生命周期中总的释放量 | 第169-170页 |
6.3.2 不同材质外窗对全球变暖的潜在影响 | 第170页 |
6.3.3 不同材质外窗对酸化的潜在影响 | 第170页 |
6.3.4 不同材质外窗对富营养化的潜在影响 | 第170-171页 |
6.4 严寒地区外窗全生命周期优化模型设计 | 第171-176页 |
6.4.1 基于通风性能的外窗优化构想 | 第171页 |
6.4.2 基于热工性能的外窗优化构想 | 第171-173页 |
6.4.3 基于防噪性能的外窗优化构想 | 第173页 |
6.4.4 基于全生命周期评价的外窗构想 | 第173-175页 |
6.4.5 全生命周期评价的物理性能优化模型 | 第175-176页 |
6.5 严寒地区外窗物理性能优化模型的验证与评价 | 第176-185页 |
6.5.1 严寒地区外窗物理性能优化模型的验证 | 第176-179页 |
6.5.2 严寒地区外窗物理性能优化模型的评价 | 第179-185页 |
6.6 本章小结 | 第185-187页 |
结论 | 第187-190页 |
参考文献 | 第190-197页 |
附录 严寒地区外窗调查问卷 | 第197-199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199-201页 |
致谢 | 第201-202页 |
个人简历 | 第20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