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质量评价与环境监测论文--环境遥感论文

卫星遥感、地面监测、模式模拟和天气过程的综合分析及其在重污染过程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1章 绪论第15-40页
    1.1 研究背景第15-18页
    1.2 大气环境卫星遥感研究现状第18-29页
        1.2.1 大气污染物卫星遥感反演方法研究现状第18-21页
        1.2.2 主要大气污染物的卫星观测第21-24页
        1.2.3 卫星遥感在大气环境科学研究中的主要应用第24-29页
            1.2.3.1 卫星遥感在大气输送研究中的应用第24页
            1.2.3.2 利用卫星遥感资料推断地面污染物浓度第24-29页
    1.3 区域重污染与天气过程关系研究现状第29-32页
        1.3.1 大气环境背景场与区域重污染第30-31页
        1.3.2 天气过程与区域重污染第31-32页
    1.4 数值模拟研究现状第32-37页
        1.4.1 主要气象模式特征及应用第33-35页
        1.4.2 空气质量模式发展与应用现状第35-37页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37-40页
第2章 重污染的时空分布特征第40-58页
    2.1 NO_2区域重污染的时空分布第40-45页
        2.1.1 中国NO_2时空分布特征第40-42页
        2.1.2 NO_2季节变化影响因素分析第42-45页
    2.2 CO区域重污染的时空分布第45-52页
        2.2.1 CO柱密度与地面监测浓度对比分析第46-47页
        2.2.2 中国CO空间分布特征分析第47-48页
        2.2.3 CO柱密度的季节演变特征第48-51页
        2.2.4 CO空间分布的主要背景场第51-52页
    2.3 中国NMVOC的分布特征第52-56页
        2.3.1 NMVOC 空间分布及重污染区域第53-54页
        2.3.2 NMVOC的季节演变第54-56页
    2.4 本章小结第56-58页
第3章 重污染的形成机制和消散过程分析第58-94页
    3.1 模式与研究区域第58-62页
        3.1.1 WRF模式第58-60页
        3.1.2 FLEXPART三维粒子轨迹模型第60-61页
        3.1.3 研究区域第61-62页
    3.2 中纬度重污染过程分析第62-74页
        3.2.1 中纬度重污染形成阶段第63-68页
        3.2.2 重污染输送阶段第68-71页
        3.2.3 重污染清除阶段第71-74页
    3.3 中低纬度重污染过程分析第74-89页
        3.3.1 重污染积累阶段第74-83页
        3.3.2 重污染输送阶段第83-84页
        3.3.3 重污染清除阶段第84-89页
    3.4 中纬度与中低纬度重污染过程对应天气形势分析第89-92页
        3.4.1 中纬度对应天气形势第89-90页
        3.4.2 中低纬度对应天气形势第90-91页
        3.4.3 中纬度与中低纬度重污染成因对比第91-92页
    3.5 本章小结第92-94页
第4章 卫星遥感在区域重污染研究中的应用第94-109页
    4.1 卫星遥感在重污染诊断中的应用第94-101页
        4.1.1 地面观测结果第94-95页
        4.1.2 卫星遥感与地面观测结果的对比分析第95-97页
        4.1.3 卫星遥感应用第97-101页
    4.2 卫星遥感在重污染动力分析第101-107页
        4.2.1 研究区域第101-102页
        4.2.2 卫星观测与污染源数据分析第102-104页
        4.2.3 卫星遥感对重污染区域动力解释应用第104-107页
    4.3 本章小论第107-109页
第5章 重污染预测预警方法研究第109-129页
    5.1 实验方法与数据资料第109-110页
        5.1.1 PM_(10)和气象数据第109-110页
        5.1.2 空气质量的数值模拟第110页
    5.2 污染物浓度分布及演变分析第110-115页
        5.2.1 污染物浓度的地面监测第110-113页
        5.2.2 MODIS(Terra)AOD观测结果第113-114页
        5.2.3 PM_(10)浓度模拟值与观测值对比分析第114-115页
    5.3 污染物浓度及天气过程演变对比分析以及预测机制第115-121页
        5.3.1 污染物分布及对应天气型分析第115-117页
        5.3.2 预测预警机制第117-121页
    5.4 预测预警定量关系模型及应用第121-128页
        5.4.1 模型建立第121-126页
        5.4.2 结果显著性检验第126-127页
        5.4.3 重污染过程 PM_(10)浓度预报及在规划方面应用第127-128页
    5.5 本章小结第128-129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129-132页
    6.1 结论第129-131页
    6.2 展望第131-132页
参考文献第132-144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44-146页
致谢第146页

论文共14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全生命周期的严寒地区外窗物理性能优化研究
下一篇:国际贸易、环境质量与环境规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