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的创新之处 | 第4-8页 |
中文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引言 | 第13-28页 |
一、 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13-14页 |
二、 研究目的 | 第14-15页 |
三、 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 | 第15页 |
四、 森的生平与学术历程简介 | 第15-21页 |
五、 有关森的经济伦理思想研究的文献综述 | 第21-28页 |
第一章 森对经济学理性观的批判性重建 | 第28-46页 |
第一节 主流经济学中的理性观 | 第28-31页 |
一、 “选择的内在一致性”理性观 | 第28-29页 |
二、 “自利最大化”理性观 | 第29-31页 |
第二节 森对“自利最大化”理性观的批判:“承诺”行为的可能性 | 第31-41页 |
一、森论“自我”与“承诺” | 第31-35页 |
三、 森对承诺行为的第一种解释释:“遵循规范”行为 | 第35-38页 |
四、 森对承诺行为的第二种解释:“社会认同”行为 | 第38-41页 |
第三节 森的宽泛理性观 | 第41-46页 |
一、 理性即“合理的自我省察” | 第41-42页 |
二、 “宽泛理性观”与预测性经济学 | 第42-45页 |
三、 “宽泛的理性观”与伦理学 | 第45-46页 |
第二章 森对三种传统规范伦理学的批判 | 第46-85页 |
第一节 “信息基础”分析方法 | 第46-48页 |
第二节 森对功利主义的批判 | 第48-60页 |
一、 功利主义的理论结构 | 第49-52页 |
二、 “福利主义”信息基础的狭隘性 | 第52-57页 |
三、 “总和排序”:漠视分配和不恰当的平等观 | 第57-60页 |
第三节 森对诺齐克“边界约束权利观”的批判 | 第60-67页 |
一、 功利主义的“工具-权利”观念 | 第61-62页 |
二、 诺齐克的“约束-权利”观念 | 第62-64页 |
三、 森的“目标-权利”观念 | 第64-67页 |
第四节 森对罗尔斯正义论的批判 | 第67-85页 |
一、 罗尔斯的正义理论概述 | 第68-71页 |
二、 森论罗尔斯正义论中的积极要素 | 第71-73页 |
三、 森的批判之一:“基本社会益品”指标缺乏灵活性 | 第73-76页 |
四、 森的批判之二:“原初位置”与“封闭的公正观” | 第76-80页 |
五、 森的批判之三:“完美正义”的狭隘性 | 第80-85页 |
第三章 森的广义后果论评价框架 | 第85-115页 |
第一节 后果论伦理学与“行动者相对性”批评 | 第86-92页 |
一、 后果论伦理学 | 第86-87页 |
二、 “行动者相对性”批评 | 第87-92页 |
第二节 森的“位置依赖的客观性”观念 | 第92-95页 |
一、 内格尔的“无从之见” | 第92-93页 |
二、 森的“位置依赖的客观性“观念 | 第93-95页 |
第三节 森论后果论如何容纳“行动者相对性”价值 | 第95-104页 |
一、 “顶端后果”与“综合后果” | 第95-99页 |
二、 森论“综合后果”对“行动者相对性”价值的容纳 | 第99-104页 |
第四节 森论“综合”后果评价的排序“不完备性” | 第104-109页 |
第五节 广义后果论框架在森思想体系中的“元理论”地位 | 第109-115页 |
第四章 森的多元主义价值(“善”)理论与可行能力 | 第115-135页 |
第一节 森的多元主义价值(“善”)理论 | 第115-117页 |
一、 西方伦理学中的价值或“善“观念 | 第115-116页 |
二、 森的道德价值或“善”理论之基本要素 | 第116-117页 |
第二节 “福利∕能动性”二元区分 | 第117-124页 |
一、 能动性与福利概念的基本含义 | 第117-119页 |
二、 福利动性的本质区别:两种不同的“人的观念” | 第119-121页 |
三、 能动性评价的“位置客观性” | 第121-122页 |
四、 福利与能动性之间的依赖关系 | 第122-124页 |
第三节 “成就/自由“二元区分 | 第124-135页 |
一、 福利成就与功能活动 | 第124-129页 |
二、 福利自由和可行能力 | 第129-133页 |
三、 能动性成就与能动性自由 | 第133-135页 |
第五章 可行能力与经济社会发展 | 第135-201页 |
第一节 以可行能力看待发展 | 第135-151页 |
一、 可行能力作为发展的“构成性”目的 | 第135-139页 |
二、 可行能力作为发展的主要手段 | 第139-145页 |
三、 发展的根本动力:人的能动性 | 第145-151页 |
第二节 以可行能力看待经济不平等和经济正义 | 第151-163页 |
一、 当代西方哲学中的正义和平等概念 | 第151-154页 |
二、 森论“什么的平等” | 第154-160页 |
三、 森论正义的基本要求:“基本可行能力”平等 | 第160-163页 |
第三节 以可行能力看待剥夺 | 第163-175页 |
一、 饥荒问题 | 第163-170页 |
二、 贫困问题 | 第170-175页 |
第四节 可行能力视角下的市场制度 | 第175-192页 |
一、 一般性评价:市场的道德地位 | 第176-181页 |
二、 自由或可行能力视角下的市场制度评价 | 第181-192页 |
第五节 可行能力视角下的民主制度 | 第192-201页 |
一、 民主思想的全球性根源 | 第192-194页 |
二、 民主的要义:超越“选票民主”的“公共推理” | 第194-196页 |
三、 民主的三种价值 | 第196-201页 |
回顾与评价 | 第201-216页 |
一、 研究回顾 | 第201-207页 |
二、 评价:森的经济伦理思想的精髓 | 第207-216页 |
参考文献 | 第216-228页 |
攻博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 | 第228-229页 |
后记 | 第229-231页 |
附件 | 第231-23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