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无线通信论文--移动通信论文

LTE/LTE-A系统中的无线资源管理算法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符号说明第9-10页
目录第10-13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29页
    1.1 移动通信系统标准演进第13-15页
    1.2 LTE/LTE-A系统概述第15-19页
        1.2.1 LTE/LTE-A网络结构第15页
        1.2.2 LTE/LTE-A物理层帧结构第15-17页
        1.2.3 LTE/LTE-A系统物理资源结构第17-18页
        1.2.4 LTE/LTE-A系统关键技术第18-19页
    1.3 LTE/LTE-A系统中的无线资源管理第19-23页
        1.3.1 考虑业务QoS的多维无线资源分配第20-21页
        1.3.2 多天线自适应传输第21-22页
        1.3.3 干扰协调第22页
        1.3.4 协作式多天线传输第22-23页
    1.4 系统级仿真与性能评估第23-24页
    1.5 论文的选题来源和创新点第24-26页
        1.5.1 博士研究生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第24页
        1.5.2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第24-26页
    1.6 论文的结构安排第26页
    参考文献第26-29页
第二章 考虑业务QOS特性的多维无线资源分配方案第29-47页
    2.1 研究背景第29-30页
    2.2 动态资源分配基本原理第30-32页
    2.3 LTE/LTE-A系统中的业务模型及QoS特性第32-35页
        2.3.1 业务模型第32-33页
        2.3.2 业务QoS描述第33-35页
    2.4 考虑业务QoS特性的多维无线资源分配方案第35-43页
        2.4.1 问题建模第35-36页
        2.4.2 理论描述第36-38页
        2.4.3 实现方案第38-41页
        2.4.4 仿真结果第41-43页
    2.5 本章小结第43-44页
    参考文献第44-47页
第三章 多天线自适应传输研究第47-75页
    3.1 研究背景第47-48页
    3.2 传输相关流程建模第48-51页
        3.2.1 CQI建模第48-49页
        3.2.2 SRS建模第49页
        3.2.3 HARQ第49-51页
    3.3 接收端检测算法第51-52页
    3.4 SU-BF单流多流自适应方案第52-62页
        3.4.1 系统模型第52页
        3.4.2 预处理算法第52-53页
        3.4.3 传统的流自适应算法第53-54页
        3.4.4 提出的流自适应算法第54-56页
        3.4.5 理论分析第56-58页
        3.4.6 仿真结果与分析第58-62页
    3.5 SU-/MU-BF自适应方案第62-72页
        3.5.1 系统模型第62-63页
        3.5.2 预处理算法第63-65页
        3.5.3 配对算法第65-66页
        3.5.4 基于相关矩阵的SU-/MU-BF自适应方案第66-67页
        3.5.5 理论分析第67-69页
        3.5.6 仿真结果与分析第69-72页
    3.6 本章小结第72页
    参考文献第72-75页
第四章 LTE系统中的干扰协调算法研究第75-91页
    4.1 研究背景第75-78页
    4.2 经典的干扰协调方案第78-84页
        4.2.1 软频率复用第78-80页
        4.2.2 部分频率复用第80-81页
        4.2.3 功率分配第81-82页
        4.2.4 自适应部分频率复用第82页
        4.2.5 协作式波束赋形第82-84页
    4.3 MSFR方案第84-85页
    4.4 仿真分析第85-89页
        4.4.1 仿真假设第85-86页
        4.4.2 结果与分析第86-89页
    4.5 本章小结第89页
    参考文献第89-91页
第五章 LTE-A系统中的协作传输技术性能研究第91-111页
    5.1 研究背景第91-93页
    5.2 下行JT-CoMP性能研究第93-96页
        5.2.1 系统模型第93-94页
        5.2.2 协作簇划分第94-95页
        5.2.3 预处理算法第95页
        5.2.4 检测算法第95-96页
    5.3 上行JR-CoMP性能研究第96-101页
        5.3.1 系统模型第96-98页
        5.3.2 检测算法第98页
        5.3.3 调度方案第98-99页
        5.3.4 理论分析第99-101页
    5.4 仿真分析第101-107页
        5.4.1 仿真假设第101-102页
        5.4.2 下行系统仿真结果与分析第102-103页
        5.4.3 上行系统仿真结果与分析第103-107页
    5.5 本章小结第107页
    参考文献第107-111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111-115页
缩略语表第115-117页
致谢第117-119页
攻读博士期间论文发表情况第119页

论文共11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可逆、可再生介孔二氧化硅的刺激响应控制释放和分析检测研究
下一篇:暗色有隔内生真菌稻镰状瓶霉(Harpophora oryzae)与水稻互惠共生机制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