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理论综述和问题提出 | 第9-27页 |
1.1 拒绝敏感性 | 第9-17页 |
1.1.1 拒绝敏感性的概念 | 第9-10页 |
1.1.2 对拒绝敏感性进行解释的相关理论 | 第10-12页 |
1.1.3 拒绝敏感性的测量研究 | 第12-15页 |
1.1.4 与拒绝敏感性相关的实证研究 | 第15-17页 |
1.2 情绪智力 | 第17-21页 |
1.2.1 情绪智力概念及其理论 | 第18-20页 |
1.2.2 情绪智力的测量 | 第20-21页 |
1.3 应对方式 | 第21-24页 |
1.3.1 应对方式的内涵 | 第21-22页 |
1.3.2 应对方式的分类 | 第22-23页 |
1.3.3 应对方式的测量 | 第23-24页 |
1.4 选题依据及问题提出 | 第24-27页 |
1.4.1 选题依据 | 第24-25页 |
1.4.2 以往研究的不足 | 第25-26页 |
1.4.3 问题提出 | 第26页 |
1.4.4 研究假设 | 第26-27页 |
2 研究方法 | 第27-30页 |
2.1 研究目的 | 第27页 |
2.2 研究对象 | 第27-28页 |
2.3 研究工具 | 第28-29页 |
2.3.1 拒绝敏感性量表(TTERS) | 第28页 |
2.3.2 情绪智力量表(EIS) | 第28-29页 |
2.3.3 应对方式问卷(CSQ) | 第29页 |
2.4 施测程序 | 第29页 |
2.5 数据处理及统计分析 | 第29-30页 |
3 研究结果 | 第30-53页 |
3.1 大学生拒绝敏感性的现状研究 | 第30-33页 |
3.1.1 大学生拒绝敏感性的现状 | 第30-31页 |
3.1.2 大学生拒绝敏感性的差异 | 第31-33页 |
3.2 大学生情绪智力现状研究 | 第33-40页 |
3.2.1 大学生情绪智力的现状 | 第33-34页 |
3.2.2 大学生情绪智力的差异 | 第34-40页 |
3.3 大学生应对方式的现状研究 | 第40-47页 |
3.3.1 大学生应对方式现状 | 第40-41页 |
3.3.2 大学生应对方式的差异 | 第41-47页 |
3.4 大学生拒绝敏感性与情绪智力、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 | 第47-49页 |
3.4.1 大学生拒绝敏感性和情绪智力的相关 | 第47页 |
3.4.2 大学生拒绝敏感性与应对方式的相关 | 第47-48页 |
3.4.3 大学生情绪智力和应对方式的相关 | 第48-49页 |
3.5 大学生拒绝敏感性与情绪智力、应对方式的回归研究 | 第49-53页 |
3.5.1 大学生拒绝敏感性、情绪智力对问题解决的回归研究 | 第49-50页 |
3.5.2 大学生拒绝敏感性、情绪智力对抱怨的回归研究 | 第50-51页 |
3.5.3 大学生拒绝敏感性、情绪智力对压抑的回归研究 | 第51-53页 |
4 分析与讨论 | 第53-61页 |
4.1 大学生拒绝敏感性的现状分析 | 第53-54页 |
4.1.1 大学生拒绝敏感性的总体特征 | 第53页 |
4.1.2 大学生拒绝敏感性的差异分析 | 第53-54页 |
4.2 大学生情绪智力的现状分析 | 第54-55页 |
4.2.1 大学生情绪智力的总体特征 | 第54页 |
4.2.2 大学生情绪智力的差异分析 | 第54-55页 |
4.3 大学生应对方式的现状分析 | 第55-57页 |
4.3.1 大学生应对方式的总体特征 | 第55-56页 |
4.3.2 大学生应对方式的差异分析 | 第56-57页 |
4.4 大学生拒绝敏感性、情绪智力和应对方式的关系分析 | 第57-61页 |
4.4.1 大学生拒绝敏感性和情绪智力的相关分析 | 第57-58页 |
4.4.2 大学生拒绝敏感性和应对方式的相关分析 | 第58页 |
4.4.3 大学生情绪智力和应对方式的相关分析 | 第58-59页 |
4.4.4 大学生拒绝敏感性、情绪智力和应对方式的回归分析 | 第59-61页 |
5 研究总结 | 第61-64页 |
5.1 研究结论 | 第61-62页 |
5.2 研究意义 | 第62-63页 |
5.3 研究展望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71页 |
附录 | 第71-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