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矿业工程论文--矿山开采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露天矿开采论文

地下转露天矿山复杂空区安全管理与控制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1 绪论第11-24页
    1.1 研究背景第11-13页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3-14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20页
        1.3.1 三维探测技术第14-15页
        1.3.2 三维地质建模技术第15-17页
        1.3.3 空区稳定性及顶板失稳分析第17-18页
        1.3.4 采空区治理技术第18-20页
    1.4 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第20-23页
        1.4.1 主要研究内容第20-21页
        1.4.2 研究方法第21-23页
    1.5 论文主要创新点第23-24页
2 露天矿地下采空区群的定位与探测第24-46页
    2.1 采空区群区域定位第24-32页
        2.1.1 地震探测地下采空区的基本原理第24-30页
        2.1.2 现场地震资料采集与处理第30-32页
    2.2 采空区结构探测第32-45页
        2.2.1 脉冲式激光测距原理第32-33页
        2.2.2 三维激光扫描系统第33-36页
        2.2.3 测点坐标计算第36-37页
        2.2.4 探测孔布置方法第37-44页
        2.2.5 地下采空区群结构探测第44-45页
    2.3 本章小结第45-46页
3 复杂采空区三维实体模型第46-60页
    3.1 空区点云数据精简第46-52页
        3.1.1 空区点云数据精简方法第46-48页
        3.1.2 水平截面分层点云数据精简第48-51页
        3.1.3 顶底板点云数据精简第51-52页
    3.2 基于 Delaunay 三角剖分的空区线框模型第52-57页
        3.2.1 相邻分层轮廓线之间的三角剖分第53-56页
        3.2.2 底板和顶板轮廓线内部三角剖分第56页
        3.2.3 采空区线框模型构建第56-57页
    3.3 复杂空区群实体模型构建第57-59页
    3.4 本章小结第59-60页
4 采空区顶板安全隔离层稳定性研究第60-83页
    4.1 采空区安全隔离层稳定性分析方法第60-61页
    4.2 采空区安全隔离层稳定性数值分析模型第61-66页
        4.2.1 三维空间模型第61-62页
        4.2.2 数值分析计算模型第62-66页
    4.3 静力荷载下采空区安全隔离层稳定性数值模拟第66-69页
        4.3.1 静力荷载下边界条件第66页
        4.3.2 静力荷载第66-67页
        4.3.3 Flac3D静力荷载数值模拟第67-69页
    4.4 振动荷载下采空区安全隔离层稳定性数值模拟第69-77页
        4.4.1 振动荷载边界条件第69-70页
        4.4.2 计算阻尼第70-71页
        4.4.3 特征值分析第71-72页
        4.4.4 振动荷载第72-73页
        4.4.5 Flac3D振动荷载数值模拟第73-77页
    4.5 安全隔离层厚度计算第77-82页
    4.6 本章小结第82-83页
5 基于微震技术的采空区地压监测预警第83-92页
    5.1 微震监测系统组成及功能第83-85页
        5.1.1 微震监测技术原理第83-84页
        5.1.2 微震监测系统组成第84-85页
    5.2 基于微震技术的采空区灾害预警第85-87页
    5.3 时间序列数据去噪与预测方法第87-91页
        5.3.1 基于小波理论的时间序列数据去噪方法第87-88页
        5.3.2 时间序列数据预测方法第88-89页
        5.3.3 采空区灾害预警方法第89-91页
    5.4 本章小结第91-92页
6 栾川钼矿地下采空区安全管控实践第92-122页
    6.1 栾川钼矿采空区第92-100页
        6.1.1 采空区分区分类第92-98页
        6.1.2 采空区安全管理第98-100页
    6.2 采空区定位与探测第100-105页
        6.2.1 采空区定位第101-104页
        6.2.2 采空区结构探测第104-105页
    6.3 空区三维建模与安全分析第105-113页
        6.3.1 空区三维建模第105-108页
        6.3.2 空区稳定性安全分析第108-113页
    6.4 基于去噪与预测处理后数据的采空区灾害预警第113-118页
        6.4.1 时间序列数据去噪第113-115页
        6.4.2 时间序列数据预测第115-117页
        6.4.3 采空区灾害预警总体流程第117-118页
    6.5 露天开采与空区治理第118-121页
        6.5.1 Ⅰ类空区条件下露天开采与空区处理第119页
        6.5.2 Ⅱ、Ⅲ类空区条件下露天开采与空区处理第119-121页
    6.6 本章小结第121-122页
7 结论与展望第122-124页
    7.1 主要结论第122-123页
    7.2 工作展望第123-124页
致谢第124-125页
参考文献第125-140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学术及科研成果第140-141页

论文共14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陕北近代建筑研究(1840-1949)
下一篇:金银纳米材料的可控合成及其在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检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