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理论论文--建筑史论文--中国建筑史论文

陕北近代建筑研究(1840-1949)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11-21页
    1.1 研究背景第11-14页
        1.1.1 中国近代建筑的研究第11-13页
        1.1.2 关于陕西近代建筑的研究第13-14页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4-15页
        1.2.1 研究目的第14页
        1.2.2 研究意义第14-15页
    1.3 研究对象和内容第15-18页
        1.3.1 研究对象第15-16页
        1.3.2 研究内容第16-18页
    1.4 论文框架、思路及方法第18-21页
        1.4.1 研究框架第18页
        1.4.2 论文思路第18页
        1.4.3 研究方法第18-21页
2 陕北近代建筑发展演变的历程第21-37页
    2.1 陕北近代建筑的产生背景第21-32页
        2.1.1 陕北的自然地理环境第21-22页
        2.1.2 陕北的经济地理环境第22-25页
        2.1.3 陕北的历史文化环境第25-27页
        2.1.4 陕北的社会经济环境第27-32页
    2.2 陕北近代建筑的发展历程第32-35页
        2.2.1 “西方化导入”时期(1840 至 20 世纪初)第33页
        2.2.2 “民间化渐变”时期(20 世纪初至 1935 年)第33-34页
        2.2.3 “红色化探索”时期(1935 至 1949 年)第34-35页
    2.3 小结第35-37页
3 “西方化导入”下的陕北基督教建筑(1840 至 20 世纪初)第37-51页
    3.1 基督教建筑的空间分布第37-42页
        3.1.1 近代基督教传播第37-38页
        3.1.2 基督教建筑分布第38-41页
        3.1.3 基督教文化扩散第41-42页
    3.2 基督教建筑典型实例第42-49页
        3.2.1 延安桥儿沟天主教堂第42-45页
        3.2.2 延安甘谷驿天主教堂第45-47页
        3.2.3 谭家坪天主教堂第47-49页
    3.3 基督教建筑小结第49-50页
        3.3.1 基督教建筑的特点第49-50页
        3.3.2 基督教建筑的价值第50页
    3.4 基督教建筑小结第50-51页
4 “民间化渐变”下的陕北近代建筑(20 世纪初至 1935 年)第51-63页
    4.1 宅第建筑的发展第51-57页
        4.1.1 宅第建筑的概述第51-52页
        4.1.2 宅第建筑典型实例第52-56页
        4.1.3 宅第建筑小结第56-57页
    4.2 教育建筑的发展第57-58页
    4.3 工业建筑的发展第58-59页
    4.4 商业建筑的发展第59-61页
    4.5 小结第61-63页
5 “红色化探索”下的陕北近代建筑(1935 至 1949 年)第63-129页
    5.1 行政办公建筑第63-74页
        5.1.1 行政办公建筑的空间分布第63-65页
        5.1.2 行政办公建筑典型实例第65-73页
        5.1.3 行政办公建筑小结第73-74页
    5.2 文教医疗建筑第74-90页
        5.2.1 文教医疗建筑的空间分布第74-79页
        5.2.2 文教医疗建筑典型实例第79-89页
        5.2.3 文教医疗建筑小结第89-90页
    5.3 纪念性建筑第90-100页
        5.3.1 纪念性建筑的空间分布第90-94页
        5.3.2 纪念性建筑典型实例第94-99页
        5.3.3 纪念性建筑小结第99-100页
    5.4 陕北近代名人旧居建筑第100-107页
        5.4.1 名人旧居建筑的空间分布第100-102页
        5.4.2 名人旧居建筑典型实例第102-107页
        5.4.3 名人旧居建筑小结第107页
    5.5 工业建筑第107-122页
        5.5.1 工业建筑的空间分布第107-114页
        5.5.2 工业建筑典型实例第114-121页
        5.5.3 工业建筑小结第121-122页
    5.6 商业建筑第122-128页
        5.6.1 商业建筑空间分布第123-125页
        5.6.2 商业建筑典型实例第125-127页
        5.6.3 商业建筑小结第127-128页
    5.7 小结第128-129页
6 陕北近代建筑特征第129-149页
    6.1 陕北近代建筑风格特征第129-137页
        6.1.1 传统建筑风格及演变第129-131页
        6.1.2 地域乡土建筑风格及演变第131-132页
        6.1.3 西式建筑风格第132-133页
        6.1.4 中西合璧式建筑风格第133-137页
    6.2 陕北近代建筑的空间特征第137-140页
        6.2.1 建筑空间形态第137-139页
        6.2.2 建筑空间体量第139页
        6.2.3 建筑空间模式特征第139-140页
    6.3 陕北近代建筑的造型特征第140-144页
        6.3.1 建筑屋顶造型特征第140-141页
        6.3.2 建筑立面造型特征第141-142页
        6.3.3 建筑门窗造型特征第142-143页
        6.3.4 建筑其他部位造型特征第143-144页
    6.4 建筑技术特征第144-147页
        6.4.1 建筑材料第144页
        6.4.2 建筑结构第144-146页
        6.4.3 建筑设备第146页
        6.4.4 建筑管理第146-147页
    6.5 小结第147-149页
7 陕北近代建筑演变路径、特征及动因第149-155页
    7.1 陕北近代建筑演变路径第149-150页
        7.1.1 西方文化的导入第149页
        7.1.2 民间文化的渐变第149页
        7.1.3 红色文化的探索第149-150页
    7.2 陕北近代建筑演变特征第150-151页
        7.2.1 由一元特征向多元特征演变第150页
        7.2.2 由封闭特征向开放特征演变第150-151页
        7.2.3 由个体化特征向社会化特征演变第151页
    7.3 陕北近代建筑演变动因第151-154页
        7.3.1 社会的变动和发展第151-153页
        7.3.2 文化的碰撞和融合第153页
        7.3.3 人的思想和行为转变第153-154页
    7.4 小结第154-155页
8 结语第155-159页
    8.1 研究结论第155-156页
    8.2 论文的创新点第156页
    8.3 研究中的不足第156页
    8.4 后续研究和展望第156-159页
致谢第159-161页
参考文献第161-167页
图表目录第167-177页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第177-179页
附录第179-184页
    附录一 陕北近代建筑发展重要历史纪年第179-183页
    附录二 陕北近代主要建筑名录第183-184页

论文共18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西安地区佛寺建筑研究
下一篇:地下转露天矿山复杂空区安全管理与控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