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预防医学、卫生学论文--营养卫生、食品卫生论文--营养学论文--食物营养与食物化学论文

岩藻黄素和豆渣膳食纤维对肥胖的预防作用及其机理研究

致谢第5-6页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缩略词第10-1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6-44页
    1.1 岩藻黄素概述第16-17页
        1.1.1 岩藻黄素的结构第16页
        1.1.2 岩藻黄素的理化性质第16-17页
    1.2 岩藻黄素的提取分离第17-18页
        1.2.1 有机溶剂提取第17页
        1.2.2 超临界CO_2萃取第17-18页
    1.3 岩藻黄素的生物活性第18-23页
        1.3.1 岩藻黄素与肥胖第18-21页
        1.3.2 岩藻黄素与癌症第21-22页
        1.3.3 岩藻黄素与炎症第22页
        1.3.4 岩藻黄素与脂质代谢第22-23页
    1.4 岩藻黄素与细胞因子第23-26页
        1.4.1 UCP家族第23-24页
        1.4.2 PPARγ第24-25页
        1.4.3 HSL第25-26页
    1.5 共轭亚油酸概述第26页
        1.5.1 共轭亚油酸的天然来源第26页
        1.5.2 共轭亚油酸的人工合成第26页
    1.6 共轭亚油酸的生理功能第26-31页
        1.6.1 抗肿瘤作用第27页
        1.6.2 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第27-28页
        1.6.3 调节机体免疫作用第28-29页
        1.6.4 降低体脂沉积第29页
        1.6.5 抗糖尿病的作用第29-30页
        1.6.6 抗肥胖与影响脂质代谢第30-31页
    1.7 豆渣的利用现状第31-33页
    1.8 豆渣中的膳食纤维第33-42页
        1.8.1 膳食纤维的定义第33-35页
        1.8.2 膳食纤维的摄入现状第35页
        1.8.3 膳食纤维的理化特性第35-37页
            1.8.3.1 持水性第35-36页
            1.8.3.2 阳离子交换和结合作用第36页
            1.8.3.3 吸附螯合作用第36页
            1.8.3.4 发酵作用第36页
            1.8.3.5 溶解性和粘性第36-37页
        1.8.4 膳食纤维的生理功能第37-40页
            1.8.4.1 膳食纤维与肥胖第37页
            1.8.4.2 膳食纤维与糖尿病第37-38页
            1.8.4.3 膳食纤维与心脑血管疾病第38页
            1.8.4.4 膳食纤维与结肠癌和便秘第38-39页
            1.8.4.5 膳食纤维清除外源有害物质第39页
            1.8.4.6 膳食纤维与口腔健康第39页
            1.8.4.7 膳食纤维的其他生理功能第39-40页
        1.8.5 豆渣膳食纤维的研究与应用概况第40-42页
            1.8.5.1 豆渣膳食纤维的研究概况第40-41页
            1.8.5.2 膳食纤维的应用第41-42页
    1.9 本课题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第42-44页
        1.9.1 研究背景和研究目的第42-43页
        1.9.2 研究内容第43-44页
第二章 岩藻黄素对高脂饮食诱导肥胖大鼠的防治作用第44-74页
    2.1 引言第44-45页
    2.2 实验材料与实验设计第45-53页
        2.2.1 实验材料第45页
        2.2.2 主要设备和试剂第45-47页
            2.2.2.1 主要设备第45页
            2.2.2.2 主要试剂第45-46页
            2.2.2.3 动物实验材料第46-47页
        2.2.3 实验设计第47-53页
            2.2.3.1 预防肥胖动物实验第47页
            2.2.3.2 减肥作用动物试验第47-48页
            2.2.3.3 技术路线第48页
            2.2.3.4 血脂和血糖的测定第48-49页
            2.2.3.5 血清和血浆中瘦素,胰岛素,胃生长素,肥胖抑制素和酪酪肽等因子水平的测定第49-50页
            2.2.3.6 组织病理评价第50页
            2.2.3.7 RNA的提取分离和RT-PCR检测第50-53页
        2.2.4 统计学分析第53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53-72页
        2.3.1 Fc和CLA对大鼠摄食量和体重的影响第53-57页
        2.3.2 Fc和CLA对大鼠脂肪湿重的影响第57-59页
        2.3.3 Fc和CLA对大鼠血脂的影响第59页
        2.3.4 肝脏组织的病理分析第59-61页
        2.3.5 脂肪组织的病理分析第61-63页
        2.3.6 Fc和CLA对大鼠血清血浆中各相关因子含量的影响第63-65页
        2.3.7 Fc和CLA对大鼠脂肪组织中各相关因子mRNA表达的影响第65-72页
            2.3.7.1 Fc和CLA对大鼠褐色脂肪组织中相关因子mRNA表达的影响第65-67页
            2.3.7.2 Fc和CLA对大鼠白色脂肪组织中相关因子mRNA表达的影响第67-72页
    2.4 本章小结第72-74页
第三章 豆渣膳食纤维预防肥胖研究第74-89页
    3.1 引言第74页
    3.2 试验材料与实验设计第74-79页
        3.2.1 试验材料第74-75页
        3.2.2 主要设备和试剂第75页
        3.2.3 受试者第75-76页
        3.2.4 试验设计第76-79页
            3.2.4.1 饼干成分的测定第76页
            3.2.4.2 饼干中微生物的测定第76-77页
            3.2.4.3 体重指数的测量第77页
            3.2.4.4 腰围和臀围的测量第77-78页
            3.2.4.5 血脂,血糖和肝肾功能的测定第78页
            3.2.4.6 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测定第78-79页
        3.2.5 统计学分析第79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79-88页
        3.3.1 对照和豆渣饼干的成分第79-80页
        3.3.2 饼干中的微生物第80-81页
        3.3.3 豆渣膳食纤维对试验者营养素摄入的影响第81-85页
        3.3.4 豆渣膳食纤维对试验者体重,腰臀围,血压,血脂,糖化血红蛋白和体脂等参数指标的影响第85-88页
    3.4 本章小结第88-89页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第89-91页
    4.1 结论第89页
    4.2 展望第89-91页
参考文献第91-123页
作者简介第123页

论文共12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压输电线路除冰机器人视觉控制方法研究
下一篇:山体滑坡区域内长输埋地油气管道强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