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言、文字论文--汉语论文--方言论文

四川遂宁方言词汇研究

摘要第2-3页
Abstract第3页
第一章 绪论第6-10页
    第一节 遂宁地理环境以及人文历史概况第6页
        一、 地理环境第6页
        二、 人文历史概况第6页
    第二节 四川及遂宁方言研究概况第6-8页
        一、 四川方言的研究现状第6-7页
        二、 遂宁方言的研究现状第7-8页
    第三节 本文研究的理论、方法和研究特色、研究价值第8页
    第四节 本文语料来源及调查对象概况第8-10页
第二章 遂宁方言语音特点第10-14页
    第一节 四川方言音系方面整体特点第10-11页
    第二节 遂宁方言声、韵母以及声调第11-13页
    第三节 一些遂宁方言词汇特有的读音第13-14页
第三章 遂宁方言词汇的语义及形式特色第14-46页
    第一节 遂宁方言词汇的语义特色第14-21页
        一、 与普通话意义基本相同的词汇第14-16页
            (一)名词第14-15页
            (二)动词第15页
            (三)形容词第15-16页
            (四)数词第16页
            (五)副词第16页
        二、 与普通话意义部分相同的词汇第16-18页
            (一)名词第16页
            (二)动词第16-17页
            (三)形容词第17-18页
            (四)副词第18页
        三、 与普通话意义完全不同的词汇第18-21页
            (一)名词第18-19页
            (二)动词第19-20页
            (三)形容词第20页
            (四)量词第20页
            (五)连词第20-21页
            (六)介词第21页
            (七)副词第21页
    第二节 遂宁方言词汇的结构形式特色第21-23页
        一、 表达同一个意思时,遂宁方言词语是一个音节,在普通话词语中也是一个音节第21-22页
        二、 表达同一个意思时,遂宁方言词语是一个音节,而在普通话中并不是一个音节第22页
        三、 词语的词义相同,而用不同的词来表示第22-23页
    第三节 遂宁方言特有的词汇第23-46页
        一、 名词例释第23-29页
        二、 动词例释第29-35页
        三、 形容词例释第35-41页
        四、 疑问词例释第41-42页
        五、 语气词例释第42-45页
        六、 量词例释第45-46页
第四章 遂宁方言词汇的构词特点第46-58页
    第一节 遂宁方言名词的构词特点第46-52页
        一、 添加词缀构成的名词第46-49页
            (一)添加“儿”构成的名词第46-48页
            (二)添加“头”构成的名词第48-49页
        二、 重叠方式构成的名词第49-51页
            (一)由自由语素重叠构成的名词第49页
            (二)由粘着语素重叠构成的名词第49-50页
            (三)AA 式重叠构成的名词第50-51页
            (四)AAB 式重叠构成的名词第51页
        三、 其他方式构成的名词第51-52页
    第二节 遂宁方言其他词的构词特点第52-58页
        一、 添加词缀的方式构成的词第52-56页
            (一)加“起”构成的词第52-55页
            (二)加“得”构成的词第55-56页
        二、 重叠方式构成的词第56页
        三、 其他方式构成的词第56-58页
第五章 遂宁方言词汇与遂宁的历史文化第58-70页
    第一节 蕴涵着文化的遂宁方言词第58-62页
        一、 方言词体现的地域文化第58页
        二、 方言词体现的历史文化第58-59页
        三、 方言词体现的地方戏剧文化第59页
        四、 方言词体现的社会生活文化第59-60页
        五、 方言词体现的习俗文化第60-62页
    第二节 遂宁方言部分词的本字考第62-70页
第六章 结语第70-72页
参考文献第72-74页
致谢第74-75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第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格里格管弦乐组曲《培尔·金特》审美意蕴初探
下一篇:洱海周边地区白语方言土语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