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13页 |
英文摘要 | 第13-15页 |
1 引言 | 第15-43页 |
·课题的提出 | 第15-16页 |
·前人研究进展 | 第16-42页 |
·植物花青苷研究进展 | 第16-33页 |
·花青苷的结构与理化性质 | 第17-18页 |
·果实中花青苷的种类 | 第18页 |
·花青苷的生物合成途径 | 第18-20页 |
·植物花青苷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 | 第20-25页 |
·植物花青苷生物合成途径中的调节因子 | 第25-28页 |
·内在因素和外在环境对花青苷合成的影响 | 第28-30页 |
·花青苷基因工程及展望 | 第30-33页 |
·DNA分子标记研究进展 | 第33-38页 |
·DNA分子标记的原理与分类 | 第33-34页 |
·AFLP 标记原理及其在果树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 第34-38页 |
·DNA 分子标记存在问题与展望 | 第38页 |
·苹果红色发育研究进展 | 第38-42页 |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42-43页 |
2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43-65页 |
·实验材料 | 第43-44页 |
·植物材料 | 第43页 |
·菌株及载体 | 第43页 |
·酶、试剂盒、生化试剂等 | 第43-44页 |
·仪器与设备 | 第44页 |
·PCR 引物合成与测序 | 第44页 |
·实验方法 | 第44-65页 |
·新疆红肉苹果花青苷组分与含量的测定 | 第44-45页 |
·花青苷含量测定 | 第44-45页 |
·花青苷成分测定 | 第45页 |
·核酸的提取 | 第45-51页 |
·CTAB 法提取植物基因组DNA | 第45-47页 |
·总RNA 的提取 | 第47-51页 |
·反转录cDNA 第一链的合成 | 第51页 |
·基因克隆 | 第51-54页 |
·PCR 的扩增 | 第51-53页 |
·PCR 扩增产物的回收 | 第53页 |
·回收产物的克隆 | 第53-54页 |
·碱法小量质粒DNA 的提取及酶切鉴定 | 第54-56页 |
·溶液的配制 | 第54-55页 |
·碱法小量质粒DNA 的提取步骤 | 第55-56页 |
·质粒DNA的酶切鉴定 | 第56页 |
·转录因子MsMY810 基因编码区全长的原核表达 | 第56-61页 |
·引物设计与PCR 扩增和回收 | 第56-57页 |
·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57-58页 |
·BL21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 第58-59页 |
·重组质粒转化BL21感受态细胞 | 第59页 |
·融合蛋白的诱导表达 | 第59页 |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 | 第59-60页 |
·表达条件的筛选及优化 | 第60-61页 |
·实时定量RT-PCR(Real Time quantitative Reverse Transcription PCR) | 第61-62页 |
·cDNA 模板的制备 | 第61页 |
·引物设计合成 | 第61页 |
·qRT-PCR 扩增 | 第61-62页 |
·与新疆红肉苹果红色性状连锁的AFLP 标记的筛选 | 第62-64页 |
·F1 代基因池的构建 | 第62页 |
·荧光AFLP 反应体系的建立 | 第62-64页 |
·荧光AFLP 图谱分析 | 第64页 |
·本实验所使用的软件 | 第64-65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65-83页 |
·新疆红肉与白肉苹果果皮、果肉花青苷组分与含量的比较分析 | 第65-66页 |
·新疆红肉与白肉苹果果皮、果肉花青苷含量的比较分析 | 第65页 |
·新疆红肉苹果果皮与果肉花青苷组分及其含量的比较分析 | 第65-66页 |
·新疆红肉苹果MsMY810 基因的克隆及原核表达 | 第66-73页 |
·总RNA 提取 | 第66-67页 |
·新疆红肉苹果MsMY810 基因全长cDNA 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 第67-70页 |
·cDNA 的克隆 | 第67-68页 |
·序列分析 | 第68-69页 |
·进化树分析 | 第69-70页 |
·MsMY810 基因组gDNA 全长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 第70-71页 |
·gDNA 的克隆 | 第70-71页 |
·gDNA全长的序列分析 | 第71页 |
·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重组子的鉴定 | 第71-72页 |
·MsMY810 蛋白的原核表达分析 | 第72-73页 |
·新疆红肉与白肉苹果花青苷合成相关基因的荧光定量表达分析 | 第73-79页 |
·花青苷合成相关转录因子基因的荧光定量表达分析 | 第73-75页 |
·花青苷合成相关结构基因的荧光定量表达分析 | 第75-79页 |
·与新疆红肉苹果红色性状连锁的AFLP 分子标记的筛选 | 第79-83页 |
·DNA-AFLP 技术体系的建立 | 第79-80页 |
·基因池差异带的筛选 | 第80-81页 |
·差异带在F1 分离群体中的验证 | 第81-83页 |
4. 讨论 | 第83-90页 |
·新疆红肉苹果果皮、果肉花青苷组分与含量的比较分析 | 第83页 |
·新疆红肉苹果 MsMYB10 基因的克隆与原核表达 | 第83-85页 |
·新疆红肉苹果花青苷合成代谢相关基因的荧光定量表达分析 | 第85-88页 |
·新疆红肉苹果叶片红色性状 AFLP 标记的筛选 | 第88-90页 |
5. 结论与创新点 | 第90-91页 |
·结论 | 第90页 |
·创新点 | 第90-91页 |
参考文献 | 第91-111页 |
附录Ⅰ 本文涉及到的引物 | 第111-112页 |
附录Ⅱ 常用缓冲液及培养基的配制 | 第112-113页 |
致谢 | 第113-114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和已接受论文 | 第114-115页 |
博士学位论文内容简介及自评 | 第11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