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财政法论文--金融法论文--保险法论文

论我国农业保险法律制度的构建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目录第7-10页
第一章 序言第10-12页
第二章 农业保险法律制度概述第12-20页
    2.1 农业保险的定义第12-13页
    2.2 农业保险的法律性质第13-15页
        2.2.1 农业保险具有较强的准公共物品的性质第14页
        2.2.2 农业保险的“非准公共产品”特性也即“私人物品”性第14-15页
    2.3 农业保险的法律特征第15-20页
        2.3.1 参照适用《保险法》第15-16页
        2.3.2 投保主体的特殊性第16页
        2.3.3 农业保险的公示性第16-17页
        2.3.4 保险合同的稳定性第17页
        2.3.5 定损方法的特殊性第17页
        2.3.6 受损保险标的处理的特殊性第17-18页
        2.3.7 履行合同的确定性第18-20页
第三章 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第20-26页
    3.1 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现状概述第20-21页
    3.2 我国农业保险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第21-26页
        3.2.1 “政随人在,人走政亡”第21页
        3.2.2 我国农业保险的经营不符合保险行业的大数法则第21-22页
        3.2.3 农业保险产品的定价机制缺失第22-23页
        3.2.4 承保农业保险的保险机构以及从业人员较少第23-24页
        3.2.5 我国人均耕地面积较少,大多数地区不具备农场特征第24页
        3.2.6 农业保险对于农民的利益激励作用较小第24页
        3.2.7 保险公司缺乏农业保险方面的相关人员和制度第24-25页
        3.2.8 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导致经常出现道德风险第25页
        3.2.9 农业保险赔偿标准较低第25-26页
第四章 我国农业保险法律制度的构建第26-42页
    4.1 我国农业保险立法的总体思路第26-28页
        4.1.1 农业保险立法应符合实际第26页
        4.1.2 农业保险立法应立足于原则性和灵活性第26-27页
        4.1.3 农业保险的保费必须政府强制买单第27-28页
    4.2 我国农业保险的立法目的第28-29页
        4.2.1 立法目的第28-29页
    4.3 立法原则第29-31页
        4.3.1 政府主导原则第29页
        4.3.2 市场化运作原则第29页
        4.3.3 自主自愿原则第29-30页
        4.3.4 协同推进原则第30页
        4.3.5 因地制宜原则第30-31页
    4.4 保险范围第31页
    4.5 农业保险合同的基本条款第31-32页
    4.6 应当围绕《农业保险条例》建立相应的配套机制第32-36页
        4.6.1 建立农业保险信息共享机制第32-33页
        4.6.2 建立长效的政府投入机制第33页
        4.6.3 积极探索市场化的农业自然灾害损失补偿机制第33-34页
        4.6.4 筹建专门的农业自然灾害风险基金第34页
        4.6.5 建立多层次全方位巨灾风险分散机制第34-35页
        4.6.6 建立再保险制度第35-36页
    4.7 制定农业保险互助组织相关的法律法规第36-42页
        4.7.1 互助保险简介第36页
        4.7.2 互助保险组织的性质第36-38页
        4.7.3 阳光农业相互保险公司发展模式的借鉴意义第38-39页
        4.7.4 互助保险组织目前面临的法律问题分析第39页
        4.7.5 创新农业互助保险组织的经营模式第39-42页
结语第42-44页
参考文献第44-48页
致谢第48-49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49-50页

论文共5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常德市教育文化科技园区建设研究
下一篇:Colombias Place in Sino-Latin American Strategic Partnershi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