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7页 |
1.1 课题来源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1.1.1 课题来源 | 第11页 |
1.1.2 研究目的 | 第11页 |
1.1.3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3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 第15-16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1.3.2 研究思路 | 第15-16页 |
1.4 论文的创新点 | 第16-17页 |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依据 | 第17-23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7-18页 |
2.1.1 区域和区域经济 | 第17页 |
2.1.2 高等教育与地方高等教育 | 第17-18页 |
2.1.3 协调发展 | 第18页 |
2.2 理论依据 | 第18-22页 |
2.2.1 人力资本理论 | 第18-19页 |
2.2.2 新经济增长理论 | 第19-20页 |
2.2.3 三螺旋理论 | 第20页 |
2.2.4 非均衡发展理论 | 第20-21页 |
2.2.5 教育外部关系规律理论 | 第21页 |
2.2.6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21-22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第3章 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 | 第23-27页 |
3.1 高等教育促进区域经济健康发展 | 第23-24页 |
3.1.1 高等教育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人才资源 | 第23页 |
3.1.2 高等教育的科研成果带动区域科技发展 | 第23页 |
3.1.3 高等教育影响区域分工体系 | 第23-24页 |
3.1.4 高等教育消费带动区域经济增长 | 第24页 |
3.1.5 高等教育有利于构造区域经济软环境 | 第24页 |
3.2 区域经济推动高等教育的发展 | 第24-26页 |
3.2.1 区域经济水平决定了对高等教育的投入 | 第24-25页 |
3.2.2 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影响高等教育的规模 | 第25页 |
3.2.3 区域经济发展决定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 | 第25页 |
3.2.4 区域经济发展关系到毕业生的发展前景 | 第25-26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4章 安徽省经济与高等教育协调发展现状分析 | 第27-42页 |
4.1 安徽省经济现状分析 | 第27-33页 |
4.1.1 安徽省经济发展整体概况 | 第27-28页 |
4.1.2 产业结构 | 第28-29页 |
4.1.3 布局结构 | 第29-32页 |
4.1.4 安徽省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 第32-33页 |
4.2 安徽省高等教育发展现状分析 | 第33-37页 |
4.2.1 高等教育办学规模与办学条件 | 第33页 |
4.2.2 高等教育区域布局和学科分布状况 | 第33-35页 |
4.2.3 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和办学质量 | 第35页 |
4.2.4 高等教育科研能力与服务能力 | 第35-36页 |
4.2.5 高等教育投资规模和投资结构 | 第36-37页 |
4.3 安徽省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第37-41页 |
4.3.1 高等教育规模的发展滞后于区域经济发展的速度 | 第37页 |
4.3.2 高等教育地区分布、科类结构制约区域经济均衡发展 | 第37-38页 |
4.3.3 高等教育科技成果转化不足,服务能力不强 | 第38-39页 |
4.3.4 人才培养不能完全满足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 | 第39-40页 |
4.3.5 高等教育的师资力量和投资水平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不协调 | 第40-41页 |
4.3.6 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与市场经济的协调性有待加强 | 第41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5章 安徽省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 | 第42-51页 |
5.1 高等教育要根据现有经济水平,适度超前发展 | 第42-43页 |
5.1.1 继续落实“双百工程”方针,新增一批高校 | 第42页 |
5.1.2 扩大招生规模,增加居民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 | 第42-43页 |
5.2 优化高等教育结构,提升高等教育质量 | 第43-45页 |
5.2.1 科类结构调整 | 第43页 |
5.2.2 学科专业结构优化 | 第43-44页 |
5.2.3 层次结构合理化 | 第44-45页 |
5.2.4 区域布局结构优化 | 第45页 |
5.3 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增强社会服务能力 | 第45-47页 |
5.3.1 加强创新科研团队的建设 | 第45-46页 |
5.3.2 加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 | 第46页 |
5.3.3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 第46-47页 |
5.3.4 推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 | 第47页 |
5.4 加大高等教育投入力度 | 第47-49页 |
5.4.1 加大公共财政对高等教育的投入 | 第47-48页 |
5.4.2 鼓励社会资源对高等教育投入 | 第48页 |
5.4.3 制定切实可行方案,化解高校债务负担 | 第48页 |
5.4.4 加强高校财务管理 | 第48-49页 |
5.5 深化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激发高等教育发展活力 | 第49-50页 |
5.5.1 办学体制 | 第49页 |
5.5.2 科研体制 | 第49页 |
5.5.3 人事分配体制 | 第49-50页 |
5.5.4 招生就业制度 | 第50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结论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5-56页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