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社会与环境论文--人类、资源、能源与环境的关系论文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困境及其出路--以马克思自然观为视角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一、绪论第9-18页
    (一)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第9-12页
        1. 选题的背景第9-10页
        2. 选题的意义第10-12页
    (二) 研究现状第12-15页
        1. 国外研究现状第12-13页
        2. 国内研究现状第13-15页
    (三) 研究思路与方法第15-16页
        1. 研究思路第15-16页
        2. 研究方法第16页
    (四) 创新之处第16-18页
二、马克思自然观及对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意义第18-26页
    (一) 马克思自然观的基本内容第18-23页
        1. 人与自然是内在统一的辩证关系第18-19页
        2. 人与自然的整体发展第19-20页
        3. 违背自然规律是人与自然对抗的观念根源第20-22页
        4.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解决人与自然关系异化的根本途径第22-23页
    (二) 马克思自然观对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意义第23-26页
        1. 为中国特色生态文明理论提供重要的思想来源第23-24页
        2. 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中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方法论指导第24-26页
三、现阶段我国人与自然关系失衡的主要表现及其根源第26-36页
    (一) 现阶段我国人与自然关系失衡的主要表现第26-31页
        1. 人口膨胀第26-27页
        2. 环境污染第27-28页
        3. 资源短缺第28-29页
        4. 生态破坏第29-31页
    (二) 现阶段我国人与自然关系失衡的根源第31-36页
        1. 观念根源:人类中心主义和人文精神的缺失第31-32页
        2. 经济根源:经济效益的驱动及发展观的落后第32-33页
        3. 政治根源:地方政府管理的失责第33页
        4. 社会根源:公民道德意识淡薄和法规的不健全第33-36页
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中人与自然关系和谐相处的路径探索第36-53页
    (一) 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文化第37-40页
        1. 倡导绿色消费理念,牢固生态价值观念第37-39页
        2. 普及全民环保教育,强化生态文明意识第39页
        3. 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加强生态道德建设第39-40页
    (二) 创新经济发展模式,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经济第40-44页
        1. 实施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模式第41-42页
        2. 发展循环经济,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第42-43页
        3. 依靠生态科技,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第43-44页
    (三) 加强政府职能,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政治第44-47页
        1. 贯彻生态和谐理念,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思想保障第44-45页
        2. 建立行政长效机制,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制度保障第45-46页
        3. 整合协调法律法规,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法律保障第46-47页
    (四) 缓和人地关系矛盾,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社会第47-53页
        1. 控制人口数量,确保人均资源量第48页
        2. 保证耕地质量,谋求人地平衡第48-49页
        3. 加强土地可持续利用管理,寻求制度保障第49-53页
结束语第53-54页
参考文献第54-58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58-59页
致谢第59-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河北省乡镇生态环境规划技术体系研究--以霸州市东杨庄乡为例
下一篇:黄东海大气气溶胶中有机胺的组成、来源及粒径分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