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乡镇生态环境规划技术体系研究--以霸州市东杨庄乡为例
|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1 引言 | 第10-22页 |
| 1.1 生态乡镇环境规划的概念 | 第10-11页 |
| 1.2 生态乡镇环境规划的内涵 | 第11页 |
| 1.3 生态乡镇环境规划的作用 | 第11-12页 |
| 1.4 生态乡镇环境规划的基本特征 | 第12-13页 |
| 1.5 生态乡镇环境规划的原则 | 第13-14页 |
| 1.6 生态乡镇环境规划的任务 | 第14页 |
| 1.7 生态乡镇环境规划的体系 | 第14-15页 |
| 1.8 生态乡镇环境规划的依据 | 第15-17页 |
| 1.9 环境规划与其它规划的关系 | 第17-18页 |
| 1.10 制定生态乡镇环境规划的程序及技术路线 | 第18-21页 |
| 1.11 生态乡镇环境规划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 第21-22页 |
| 2 生态乡镇环境规划的理论基础 | 第22-25页 |
| 2.1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22页 |
| 2.2 生态学理论 | 第22-23页 |
| 2.3 区域科学理论 | 第23页 |
| 2.4 环境承载力理论 | 第23-24页 |
| 2.5 人地系统协调共生理论 | 第24页 |
| 2.6 循环经济理论 | 第24-25页 |
| 3 霸州市东杨庄乡生态乡镇环境规划基本概况 | 第25-33页 |
| 3.1 规划期限 | 第25页 |
| 3.2 规划范围 | 第25页 |
| 3.3 规划内容 | 第25-26页 |
| 3.4 规划技术路线 | 第26-27页 |
| 3.5 基本概况和可持续发展因素分析 | 第27-33页 |
| 4 总体规划介绍及城镇发展预测 | 第33-48页 |
| 4.1 霸州市东杨庄乡总体规划介绍 | 第33-37页 |
| 4.2 经济社会发展预测 | 第37-38页 |
| 4.3 环境规划目标 | 第38-43页 |
| 4.4 东杨庄乡生态功能区划及环境功能分区 | 第43-48页 |
| 5 大气环境规划 | 第48-61页 |
| 5.1 大气环境现状 | 第48-55页 |
| 5.2 污染物排放量预测 | 第55-57页 |
| 5.3 大气环境质量预测 | 第57-59页 |
| 5.4 大气污染综合防治规划 | 第59-61页 |
| 6 水环境规划 | 第61-67页 |
| 6.1 水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 第61-62页 |
| 6.2 水环境质量预测 | 第62-63页 |
| 6.3 给排水合理性分析 | 第63页 |
| 6.4 水环境规划目标 | 第63-66页 |
| 6.5 讨论 | 第66-67页 |
| 7 声环境规划 | 第67-73页 |
| 7.1 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 第67页 |
| 7.2 噪声污染源预测 | 第67-70页 |
| 7.3 噪声污染控制规划 | 第70-72页 |
| 7.4 讨论 | 第72-73页 |
| 8 固体废物与污染控制规划 | 第73-77页 |
| 8.1 固体废物对土壤的污染及危害 | 第73-74页 |
| 8.2 固体废物产生量预测 | 第74页 |
| 8.3 固体废物综合整治方案 | 第74-75页 |
| 8.4 讨论 | 第75-77页 |
| 9 生态环境规划 | 第77-84页 |
| 9.1 乡域生态环境规划 | 第77-80页 |
| 9.2 镇区生态环境规划 | 第80-81页 |
| 9.3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 第81-84页 |
| 10 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 第84-87页 |
| 10.1 政策保障 | 第84页 |
| 10.2 社会保障 | 第84-85页 |
| 10.3 资金保障 | 第85-86页 |
| 10.4 技术保障 | 第86-87页 |
| 11 结论 | 第87-88页 |
| 参考文献 | 第88-90页 |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90-91页 |
| 作者简介 | 第91-92页 |
| 致谢 | 第92-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