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4-40页 |
1.1 立题背景、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4-16页 |
1.1.1 立题背景 | 第14-15页 |
1.1.2 论文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5-16页 |
1.2 船舶产业集群网络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36页 |
1.2.1 船舶产业集群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8-22页 |
1.2.2 产业集群管理研究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2-28页 |
1.2.3 产业集群网络研究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8-35页 |
1.2.4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第35-36页 |
1.3 总体思路和研究方法 | 第36-39页 |
1.3.1 论文的总体思路 | 第36-38页 |
1.3.2 论文的研究方法 | 第38-39页 |
1.4 主要创新之处 | 第39-40页 |
第2章 船舶产业集群网络的形成及环境研究 | 第40-66页 |
2.1 船舶产业集群网络的界定 | 第40-54页 |
2.1.1 船舶产业集群的内涵 | 第40-44页 |
2.1.2 船舶产业集群网络的内涵 | 第44-54页 |
2.2 船舶产业集群网络的形成分析 | 第54-59页 |
2.2.1 船舶产业集群网络形成的基础理论 | 第55-56页 |
2.2.2 船舶产业集群网络形成机理 | 第56-57页 |
2.2.3 船舶产业集群网络的形成机制 | 第57-59页 |
2.3 船舶产业集群网络的环境因素分析 | 第59-63页 |
2.3.1 船舶产业集群网络的地理环境因素分析 | 第59-60页 |
2.3.2 船舶产业集群网络的经济环境因素分析 | 第60-61页 |
2.3.3 船舶产业集群网络的市场环境因素分析 | 第61-62页 |
2.3.4 船舶产业集群网络的政策环境因素分析 | 第62-63页 |
2.4 我国船舶产业集群网络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63-64页 |
2.4.1 我国船舶产业集群网络的生产能力不足 | 第63页 |
2.4.2 我国船舶产业集群网络的资源整合能力不足 | 第63-64页 |
2.4.3 我国船舶产业集群网络的创新能力不足 | 第64页 |
2.5 船舶产业集群网络结构及其能力提升的分析框架 | 第64-65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第3章 船舶产业集群网络的生产功能结构及生产能力研究 | 第66-94页 |
3.1 船舶产业集群网络的生产功能结构形成分析 | 第66-75页 |
3.1.1 基于产品维度的能量结构形成分析 | 第66-69页 |
3.1.2 基于关系维度的合作结构形成分析 | 第69-72页 |
3.1.3 基于空间维度的圈层结构形成分析 | 第72-75页 |
3.2 生产功能结构耦合对生产能力的作用机理研究 | 第75-80页 |
3.2.1 能量结构、合作结构与圈层结构的耦合关系分析 | 第75页 |
3.2.2 生产功能结构耦合对集群网络生产能力的作用机理分析 | 第75-79页 |
3.2.3 生产功能结构的“耦合-能力”模型构建 | 第79-80页 |
3.3 船舶产业集群网络生产功能结构及生产能力的实证研究 | 第80-92页 |
3.3.1 研究对象选取 | 第80-81页 |
3.3.2 数据获取及处理 | 第81-84页 |
3.3.3 数据分析 | 第84-91页 |
3.3.4 结果讨论 | 第91-92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92-94页 |
第4章 船舶产业集群网络的整合功能结构及整合能力研究 | 第94-104页 |
4.1 船舶产业集群网络整合功能结构及整合能力作用机理研究 | 第94-97页 |
4.1.1 整合功能结构和资源整合能力的界定 | 第94-95页 |
4.1.2 整合功能结构对资源整合能力的作用机理 | 第95-96页 |
4.1.3 船舶产业集群网络整合功能结构对整合能力的作用机理模型 | 第96-97页 |
4.2 船舶产业集群网络的整合功能结构模型研究 | 第97-99页 |
4.2.1 建模思路 | 第97页 |
4.2.2 研究数据 | 第97-98页 |
4.2.3 江苏船舶产业集群网络图的构建 | 第98-99页 |
4.3 船舶产业集群网络整合功能结构的实例研究 | 第99-103页 |
4.3.1 江苏船舶产业集群网络的统计特性分析 | 第99-101页 |
4.3.2 江苏船舶产业集群网络资源整合能力分析 | 第101-103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103-104页 |
第5章 船舶产业集群网络的创新功能结构及创新能力研究 | 第104-119页 |
5.1 船舶产业集群网络创新功能结构及其创新能力的模型研究 | 第104-113页 |
5.1.1 船舶产业集群网络创新功能结构及其创新能力的理论基础 | 第104-106页 |
5.1.2 造船厂视角下创新功能结构及创新能力分析 | 第106-108页 |
5.1.3 从属企业视角下创新功能结构及创新能力分析 | 第108-109页 |
5.1.4 综合视角下创新功能结构及创新能力分析 | 第109-113页 |
5.2 船舶产业集群网络创新功能结构及创新能力的仿真研究 | 第113-117页 |
5.2.1 仿真分析 | 第113-117页 |
5.2.2 结果讨论 | 第117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117-119页 |
第6章 我国船舶产业集群网络的能力评价研究 | 第119-129页 |
6.1 船舶产业集群网络能力评价的指标体系构建 | 第119-122页 |
6.1.1 船舶产业集群网络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 第119-120页 |
6.1.2 船舶产业集群网络能力初选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第120-122页 |
6.2 船舶产业集群网络的能力评价模型构建 | 第122-125页 |
6.2.1 船舶产业集群网络的指标权重 | 第122-124页 |
6.2.2 船舶产业集群网络能力的模糊评价模型 | 第124-125页 |
6.3 船舶产业集群网络能力评价的实证研究 | 第125-127页 |
6.3.1 评价对象选取及实证数据获取 | 第125页 |
6.3.2 我国船舶产业集群网络的能力评价 | 第125-127页 |
6.3.3 结果讨论 | 第127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127-129页 |
第7章 船舶产业集群网络能力提升的对策研究 | 第129-134页 |
7.1 提升船舶产业集群网络生产能力的对策 | 第129-130页 |
7.1.1 企业视角下船舶产业集群网络生产能力提升的对策 | 第129-130页 |
7.1.2 政府视角下船舶产业集群网络生产能力提升的对策 | 第130页 |
7.2 提升船舶产业集群网络资源整合能力的对策 | 第130-132页 |
7.2.1 企业视角下船舶产业集群网络资源整合能力提升的对策 | 第130-131页 |
7.2.2 政府视角下船舶产业集群网络资源整合能力提升的对策 | 第131-132页 |
7.3 提升船舶产业集群网络创新能力的对策 | 第132-133页 |
7.3.1 企业视角下船舶产业集群网络创新能力提升的对策 | 第132页 |
7.3.2 政府视角下船舶产业集群网络创新能力提升的对策 | 第132-133页 |
7.4 本章小结 | 第133-134页 |
结论 | 第134-137页 |
参考文献 | 第137-154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154-155页 |
致谢 | 第155-156页 |
附录 | 第156-1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