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论文--中国经济论文--地方经济论文

内蒙古与环渤海经济圈产业对接发展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2页
目录第12-16页
绪论第16-33页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第16-18页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8-29页
 三、论文主要内容第29-30页
 四、研究方法与思路第30页
 五、创新与不足第30-31页
 六、论文研究思路第31-33页
第一章 产业对接与相关理论概述第33-74页
 第一节 产业对接概念界定第33-37页
  一、产业对接的内涵与外延第33-35页
  二、产业对接的分类第35-37页
  三、产业对接的策略第37页
 第二节 产业转移理论第37-42页
  一、产业转移的含义第37-38页
  二、产业转移的分类第38-42页
  三、产业转移的特点第42页
 第三节 产业承接理论第42-49页
  一、产业承接的含义第42-46页
  二、产业承接的类型第46-47页
  三、产业承接点的选择第47-49页
 第四节 发达与欠发达区域相互作用理论第49-63页
  一、发达与欠发达区域产业对接基础理论第49-59页
  二、发达与欠发达区域相互作用理论第59-63页
 第五节 产业对接与区域间相互作用第63-74页
  一、产业对接的区域间相互关系第63-68页
  二、产业对接中区域间的决策博弈第68-70页
  三、产业对接的区域效应第70-74页
第二章 内蒙古与环渤海经济圈产业对接发展的历史条件及现实基础第74-120页
 第一节 内蒙古与环渤海经济圈产业对接发展的历史条件第74-89页
  一、自然环境与地理区位第74-75页
  二、延续几千年的部族冲突与融合第75-79页
  三、历史上的交流与互利第79-86页
  四、同处新中国成立后的“华北区”及经济上密切联系第86-89页
 第二节 内蒙古经济发展现状第89-99页
  一、“十一五”期间内蒙古经济发展状况第89-97页
  二、内蒙古经济发展中的优势因素和优势产业第97-99页
 第三节 环渤海经济圈发展状况分析第99-113页
  一、环渤海经济圈概况第100-107页
  二、环渤海经济圈结构与比较优势第107-110页
  三、“十一五”期间环渤海经济圈的特点第110-113页
 第四节 内蒙古与环渤海经济圈产业对接发展的必要性与可能性第113-120页
  一、内蒙古与环渤海经济圈产业对接的必要性第114-116页
  二 、内蒙古与环渤海经济圈产业链的互补性和对接发展的可能性第116-120页
第三章 内蒙古与环渤海经济圈产业对接的实证分析第120-130页
 第一节 内蒙古与环渤海经济圈产业对接与区域合作现状第120-123页
  一、总体现状第120-122页
  二、主要领域和形式第122-123页
 第二节 内蒙古与环渤海经济圈产业对接的特征第123-126页
  一、对接的自发性与低层次性第124页
  二、重政府轻企业第124页
  三、低效率第124-125页
  四、各种壁垒因素的存在第125页
  五、政策与法律体系的差异性第125-126页
 第三节 内蒙古与环渤海经济圈产业对接的潜力分析第126-130页
  一、供求层面的产业对接潜力第127页
  二、政策层面的产业对接潜力第127-128页
  三、企业成长层面的产业对接潜力第128-130页
第四章 内蒙古与环渤海经济圈产业对接的原则和内容第130-203页
 第一节 产业对接的原则第130-131页
  一、发挥比较优势与互利共赢第130页
  二、实现内蒙古可持续发展第130-131页
  三、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第131页
  四、企业为主、政府引导第131页
 第二节 产业对接的总体构想第131-133页
  一、内蒙古的区位功能定位第132-133页
  二、产业对接的阶段性第133页
 第三节 产业对接的内容确定第133-149页
  一、区位熵模型与修正第133-136页
  二、农业产业对接第136-139页
  三、工业产业对接第139-146页
  四、第三产业对接第146-149页
 第四节 内蒙古工业与环渤海经济圈对接第149-176页
  一、内蒙古工业发展的特点和问题第149-156页
  二、环渤海经济圈工业发展的特点和问题第156-170页
  三、内蒙古工业与环渤海经济圈对接的重点领域第170-176页
 第五节 内蒙古农牧业与环渤海经济圈对接第176-191页
  一、内蒙古农牧业发展的特点与问题第176-180页
  二、环渤海经济圈农牧业发展的特点和问题第180-185页
  三、内蒙古农牧业与环渤海经济圈对接的重点领域第185-191页
 第六节 内蒙古服务业与环渤海经济圈对接第191-203页
  一、内蒙古服务业发展的特点第191-196页
  二、环渤海服务业发展情况第196-199页
  三、内蒙古服务业与环渤海经济圈对接的重点领域第199-203页
第五章 内蒙古与环渤海经济圈产业对接发展的政策建议第203-224页
 第一节 中东欧国家融入欧盟经济圈的经验借鉴第203-209页
  一、欧盟成员国的产业对接经验第203-207页
  二、对内蒙古与环渤海经济圈产业对接的启示第207-209页
 第二节 培育区域共同市场第209-212页
  一、要素市场对接第209-210页
  二、消费市场对接第210-211页
  三、市场管理体制对接第211-212页
 第三节 产业规划对接第212-216页
  一、规划体系合理对接第212-213页
  二、规划流程与制定方式对接第213-214页
  三、规划协调机制保障第214-216页
 第四节 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第216-220页
  一、加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第216-218页
  二、总体上加快构建区域物流业发展格局第218-219页
  三、基础设施建设管理对接第219-220页
 第五节 建立区域协调互动机制第220-224页
  一、地方政府间的密切合作与有序引导第220-221页
  二、建立利益协调机制第221-222页
  三、建立信息沟通机制第222-223页
  四、推动企业优化重组与合理兼并第223-224页
参考文献第224-231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目录第231-232页
后记第232-234页

论文共23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世纪新阶段民族经济政策对东北沿边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
下一篇:呼伦贝尔市生态城市发展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