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国民经济管理论文--资源、环境和生态管理论文

呼伦贝尔市生态城市发展模式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8页
目录第8-10页
导论第10-22页
 一、论文选题背景与意义第10-14页
 二、研究概述与本文分析的视角和技术路线第14-20页
 三、论文结构第20页
 四、论文的创新点第20-22页
第一章 生态城市发展的理论基础第22-63页
 第一节 生态城市理论基础第22-46页
  一、生态城市概述第22-27页
  二、生态城市理论第27-34页
  三、建设生态城市的理论支持第34-43页
  四、发展生态城市的意义第43-46页
 第二节 生态城市建设模式及简评第46-63页
  一、国内外生态城市建设模式第47-55页
  二、国内外生态城市建设模式简评第55-63页
第二章 呼伦贝尔市城市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第63-78页
 第一节 呼伦贝尔市概述第63-67页
  一、呼伦贝尔市区位条件第63-65页
  二、呼伦贝尔市自然资源条件第65-66页
  三、呼伦贝尔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概况第66-67页
 第二节 呼伦贝尔市生态城市发展现状第67-73页
  一、城市化速度加快第67-68页
  二、城市化率高第68-69页
  三、城市发展模式相对落后第69-73页
 第三节 呼伦贝尔市发展生态城市的必要性第73-78页
  一、呼伦贝尔市发展生态城市的必要性第73-74页
  二、呼伦贝尔市发展生态城市的迫切性第74-78页
第三章 呼伦贝尔市发展生态城市指标体系构建与评价第78-133页
 第一节 呼伦贝尔市生态城市发展目标第78-89页
  一、发展目标第78-85页
  二、基本原则第85-89页
 第二节 生态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第89-108页
  一、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第90-91页
  二、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第91-103页
  三、评价指标体系的阐述第103-108页
 第三节 生态城市综合评价模型第108-111页
  一、模型计算第108-111页
  二、结论第111页
 第四节 呼伦贝尔生态城市发展评价第111-133页
  一、样本选取第111-112页
  二、指标数据第112-122页
  三、呼伦贝尔市与民族地区其它城市的比较第122-133页
第四章 呼伦贝尔市生态城市发展模式选择第133-153页
 第一节 生态城市发展的动力支撑第133-140页
  一、经济社会发展预测第133-135页
  二、资源能源供需平衡预测第135-136页
  三、能源消耗与主要污染物排放预测第136-138页
  四、环境质量预测第138-139页
  五、承载力预测第139-140页
 第二节 呼伦贝尔市旅游型生态城市发展路径选择第140-153页
  一、总体发展思路及构建原则第141-143页
  二、呼伦贝尔市构建草原旅游型生态城市模式SWOT分析第143-144页
  三、旅游型生态城市发展模式子系统设计第144-153页
第五章 呼伦贝尔市旅游型生态城市发展模式实现途径及对策第153-172页
 第一节 呼伦贝尔市发展旅游型生态城市实现途径第153-166页
  一、城市经济发展与生态系统的对接第153-157页
  二、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系统的对接第157-163页
  三、制度建设与生态系统的对接第163页
  四、文化保护与生态系统的对接第163-166页
 第二节 呼伦贝尔市发展旅游型生态城市对策建议第166-172页
  一、健全与完善地方有关法规与规章第166-167页
  二、建立和完善生态城市建设的决策管理机制第167-168页
  三、加强生态城市建设的科技支撑第168页
  四、建立准确、及时、高效、全面的生态环境监测、监管网络第168-169页
  五、建立节约型的资源利用体系第169-170页
  六、加强公众参与能力建设第170-171页
  七、加大生态城市建设的投入第171-172页
参考文献第172-183页
后记第183-184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目录第184-185页

论文共18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内蒙古与环渤海经济圈产业对接发展研究
下一篇:中国农村经济转型条件下的农民就地城市化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