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绪论 | 第13-20页 |
(一) 选题缘起与研究意义 | 第13-15页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20页 |
一、“接种防疫”:“双面论证”以道德抉择 | 第20-29页 |
(一) 迈克维尔接种防疫论的肇迹 | 第20-21页 |
(二) 思想政治课德育单面论证的现实遭际 | 第21-22页 |
(三) 接种防疫论视阈下思想政治课德育双面论证的理路 | 第22-29页 |
1. “预警”以诱导个体应激 | 第23-25页 |
2. “接种”以“分泌”“免疫抗体” | 第25-26页 |
3. “防御”以作出“免疫应答” | 第26-29页 |
二、“思想咨商”:道德抉择的解构重构 | 第29-38页 |
(一) 德育关怀的“格式塔转换”:思想咨商德育范式的阈限 | 第29-31页 |
(二) 思想修复的“哥白尼转身”:思想咨商德育范式的进路 | 第31-38页 |
1. 思想寻“症”:基于思想咨商的倾听审度 | 第31-33页 |
2. 思想分析:基于思想咨商的意义解构 | 第33-36页 |
3. 思想调适:基于思想咨商的价值重构 | 第36-38页 |
三、“悦趣化德育”:“用形”游戏以道德抉择 | 第38-48页 |
(一) 游戏旨归的还原:找寻藏匿于教学“背后的某物” | 第38-39页 |
(二) 悦趣化德育:在游戏中觅寻属于自己的“影子” | 第39-40页 |
(三) “鲧计划”:思想政治课悦趣化德育例践 | 第40-48页 |
1. 扮演游戏角色,规划任务路径:促成认知转化 | 第41-44页 |
2. “挑战一技能”匹配,快意血酬激励:获致沉浸体验 | 第44-46页 |
3. 试误探索结果,增益核心能力:促进学习迁移 | 第46-48页 |
四、“道德想象”:道德抉择的可能指涉 | 第48-57页 |
(一) 想象性探究:道德教育视界转换的诠解 | 第48-50页 |
1. 复归生活本态,具象道德界说 | 第49页 |
2. 补位决策语境,纾解道德冷漠 | 第49-50页 |
(二) 创造性反思:道德想象德育进路的践履 | 第50-57页 |
1. 道德“叙事”:提升道德敏感,活跃“共情能力” | 第50-53页 |
2. 角色“排演”:触发道德省察,激活“理智自觉” | 第53-57页 |
五、“道德直觉”:“无意识”的道德“隐逻辑”抉择 | 第57-68页 |
(一) 道德直觉“隐逻辑”决断的价值意蕴 | 第57-58页 |
(二) 道德直觉“隐逻辑”决断的维度取向 | 第58-63页 |
1. 建构“道德图式”,厚积基于意象观照的直觉敏感 | 第59-61页 |
2. 基于决断“隐逻辑”,促发直觉抉择的“无意识”驱动 | 第61-63页 |
(三) “隐逻辑”的思想政治课“无意识”德育例践 | 第63-68页 |
1. 厚积基于道德意象观照的直觉“图式” | 第63-65页 |
2. 促发基于“隐逻辑”的道德“无意识”抉择 | 第65-68页 |
六、“虚拟内疚”:聚焦“崇高”的道德抉择 | 第68-76页 |
(一) 汲德于“恻隐”:虚拟内疚的德育意蕴 | 第68-69页 |
(二) 聚焦于“崇高”:虚拟内疚的趋善机理 | 第69-76页 |
1. 既往体验诱发悲情换位:“情绪充予”的道德审视 | 第70-71页 |
2. 悲情换位趋使自我归因:道德自我的“理想”抉择 | 第71-73页 |
3. 自我归因催生虚拟内疚:道德情感的“应然”内化 | 第73-76页 |
七、“关怀德育”:返璞道德抉择伦理本真 | 第76-85页 |
(一) 思想政治课关怀德育的伦理意涵 | 第76-78页 |
(二) 思想政治课关怀德育的维度取向 | 第78-85页 |
1. 澄清关怀德性的“关系场”,促进德育生态通体化 | 第78-81页 |
2. 归因关怀动机的“情感场”,致力教学伦理情愫化 | 第81-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9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93-95页 |
致谢 | 第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