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型专业村时空演化研究--以赵庄镇魔术专业村为例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1 绪论 | 第12-22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12-13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3-14页 |
1.2.2 现实意义 | 第14页 |
1.3 研究区域与数据 | 第14-17页 |
1.3.1 研究区域概况 | 第14-16页 |
1.3.2 数据来源 | 第16-17页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7-20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17-20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20页 |
1.5 创新点 | 第20-22页 |
2 文献综述及理论基础 | 第22-32页 |
2.1 文献综述 | 第22-28页 |
2.1.1 服务型专业村的起源与发展 | 第22-23页 |
2.1.2 服务型专业村类型研究 | 第23-25页 |
2.1.3 服务型专业村研究新动向 | 第25-26页 |
2.1.4 文化创意型专业村 | 第26-27页 |
2.1.5 文献评述 | 第27-28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28-32页 |
2.2.1 创新扩散理论 | 第28页 |
2.2.2 空间结构理论 | 第28-29页 |
2.2.3 增长极理论 | 第29-32页 |
3 服务型专业村的发展演化 | 第32-50页 |
3.1 服务型专业村发展的阶段划分 | 第32-37页 |
3.1.1 萌芽阶段(A) | 第33页 |
3.1.2 兴起阶段(B) | 第33-34页 |
3.1.3 壮大阶段(C) | 第34-35页 |
3.1.4 稳定阶段(D) | 第35页 |
3.1.5 转型阶段(E) | 第35-36页 |
3.1.6 创新阶段(F) | 第36-37页 |
3.2 服务型专业村发展的空间演化 | 第37-43页 |
3.2.1 基于最邻近指数法的空间演化 | 第37-39页 |
3.2.2 基于核密度估计法的空间演化 | 第39-43页 |
3.2.3 空间演化小结 | 第43页 |
3.3 服务型专业发展的规模演化 | 第43-50页 |
3.3.1 主导产业产值规模演化 | 第43-45页 |
3.3.2 演员人数和团体数规模演化 | 第45-47页 |
3.3.3 演出规模演化 | 第47-49页 |
3.3.4 规模演化小结 | 第49-50页 |
4 服务型专业村演化机理分析 | 第50-60页 |
4.1 基于区位因素的分析 | 第50-51页 |
4.2 基于资源禀赋的分析 | 第51-53页 |
4.3 基于文化传统的分析 | 第53-54页 |
4.4 基于生产信息获取途径的分析 | 第54-56页 |
4.5 基于创新环境的分析 | 第56-57页 |
4.6 基于扩散廊道的分析 | 第57-60页 |
5 服务型专业村发展困境与思考 | 第60-64页 |
5.1 服务型专业村发展的困境 | 第60-61页 |
5.1.1 市场份额减少 | 第60-61页 |
5.1.2 创新水平低 | 第61页 |
5.1.3 劳动力供需失衡 | 第61页 |
5.1.4 不良社会风气凸显 | 第61页 |
5.2 服务型专业村发展的对策与思考 | 第61-64页 |
5.2.1 加强团体内部的管理水平 | 第62页 |
5.2.2 提高魔术创新水平 | 第62页 |
5.2.3 改善政府职能 | 第62-63页 |
5.2.4 完善商业网点的空间布局 | 第63-64页 |
6 结论与讨论 | 第64-68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64-65页 |
6.2 研究不足 | 第65-66页 |
6.3 进一步研究设想 | 第66-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4页 |
致谢 | 第74-7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6-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