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0页 |
1.1 问题提出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1 国内外复合地基使用情况 | 第11-12页 |
1.2.2 复合地基加固软土地基处理现状 | 第12-13页 |
1.3 现行规范中稳定分析方法及不足之处 | 第13-18页 |
1.3.1 复合抗剪强度法 | 第13页 |
1.3.2 复合抗剪强度指标法 | 第13-14页 |
1.3.3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 | 第14页 |
1.3.4 广东省公路软土地基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法 | 第14-15页 |
1.3.5 复合地基技术规范法 | 第15页 |
1.3.6 英国规范法 | 第15-16页 |
1.3.7 BS8006与折减荷载法的关系 | 第16-18页 |
1.4 国内学者稳定分析方法研究现状 | 第18页 |
1.5 本文主要工作 | 第18-20页 |
1.5.1 研究目的的意义 | 第18-19页 |
1.5.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第二章 新台高速公路管桩地基路基工程滑塌调查 | 第20-53页 |
2.1 地质情况 | 第20-25页 |
2.2 设计概况 | 第25-26页 |
2.3 施工情况 | 第26-29页 |
2.4 路基滑塌情况调查 | 第29-34页 |
2.4.1 桩帽顶面以下填土厚度与挠度 | 第30-31页 |
2.4.2 土工格栅挠度 | 第31-32页 |
2.4.3 地基沉降情况 | 第32-33页 |
2.4.4 管桩完整性情况 | 第33-34页 |
2.5 K63+475~K63+488路段调查情况 | 第34页 |
2.6 K63+720~K63+740路段调查情况 | 第34-42页 |
2.6.1 管桩沉降 | 第34-35页 |
2.6.2 桩长与桩身完整性情况 | 第35-37页 |
2.6.3 桩身倾斜情况 | 第37-42页 |
2.7 K64+230~K64+250路段调查情况 | 第42-51页 |
2.7.1 管桩沉降 | 第42-44页 |
2.7.2 桩长与桩身完整性情况 | 第44-46页 |
2.7.3 桩身倾斜情况 | 第46-51页 |
2.8 路基监测情况 | 第51-52页 |
2.9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三章 新台高速公路复合管桩地基路基工程滑塌原因分析 | 第53-59页 |
3.1 管桩垂直度对路基滑塌的影响 | 第53-56页 |
3.1.1 管桩垂直度偏差对竖向承载力影响 | 第53-56页 |
3.1.1.1 管桩弯矩公式 | 第53-55页 |
3.1.1.2 管桩垂直度偏差控制的竖向承载力 | 第55-56页 |
3.2 管桩接头等薄弱面对路基滑塌的影响 | 第56-57页 |
3.3 病害原因分析 | 第57-5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四章 混凝土桩复合地基路基稳定分析方法 | 第59-75页 |
4.1 混凝土桩提高路基稳定性的原理 | 第59-60页 |
4.2 修正密度法验算地基稳定性 | 第60-63页 |
4.2.1 格栅转移荷载与桩顶荷载 | 第60-62页 |
4.2.2 用于稳定分析的中性面确定方法 | 第62-63页 |
4.3 修正密度计算 | 第63-65页 |
4.3.1 桩帽顶面以上路基填料修正密度 | 第63页 |
4.3.2 桩帽顶面以下加固区土体修正密度 | 第63-64页 |
4.3.3 桩间土抗剪强度指标处理 | 第64页 |
4.3.4 路基绕流滑动稳定性 | 第64-65页 |
4.3.5 路堤填料滑动稳定性 | 第65页 |
4.4 工程实例一 | 第65-71页 |
4.4.1 地质情况 | 第65-67页 |
4.4.2 路基设计情况 | 第67页 |
4.4.3 路基施工与滑塌情况 | 第67-68页 |
4.4.4 稳定分析 | 第68-71页 |
4.4.5 其他方法稳定分析 | 第71页 |
4.5 工程实例二 | 第71-74页 |
4.5.1 工程概况与地质情况 | 第71-72页 |
4.5.2 地基处理情况 | 第72页 |
4.5.3 滑塌情况 | 第72-73页 |
4.5.4 稳定分析 | 第73-74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5-77页 |
5.1 本文创新点 | 第75页 |
5.2 主要研究结论 | 第75-76页 |
5.3 展望 | 第76-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0页 |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80-81页 |
致谢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