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矿业工程论文--矿山安全与劳动保护论文--矿山排水与堵水论文--矿山水灾的预防和处理论文

唐家会煤矿特厚煤层水害防治分析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7-25页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7-18页
    1.2 国内外发展趋势第18-23页
        1.2.1 国外发展趋势第18-19页
        1.2.2 国内发展趋势第19-23页
    1.3 论文的主要内容第23页
    1.4 研究方法第23-24页
    1.5 技术路线第24-25页
第二章 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第25-33页
    2.1 概况第25页
        2.1.1 矿井概况第25页
        2.1.2 工作面基本概况第25页
    2.2 地质条件第25-29页
        2.2.1 地层第25-26页
        2.2.2 区域构造第26-27页
        2.2.3 井田构造第27-28页
        2.2.4 首采工作面构造第28-29页
        2.2.5 煤层第29页
    2.3 水文地质条件第29-33页
        2.3.1 工作面开采相关含(隔)水层特征第29-31页
        2.3.2 首采工作面上覆 4、5、6 煤层顶底板砂岩含水层特征第31-33页
第三章 底板奥灰水探查设计与分析第33-42页
    3.1 探查方法设计第33-35页
        3.1.1 物探勘探第33页
        3.1.2 钻探探测第33-35页
    3.2 钻探结果及分析第35-38页
    3.3 物探结果及分析第38-40页
        3.3.1 直流电测深第38-39页
        3.3.2 音频电穿透第39-40页
        3.3.3 对异常性质分析、推断第40页
    3.4 本章小结第40-42页
第四章 围岩水压力分布及其破坏的FLAC~(3D)数值模拟第42-59页
    4.1 FLAC~(3D)软件介绍第42-43页
    4.2 围岩水压力分布及其破坏计算模型概况第43-44页
    4.3 模拟结果分析第44-57页
        4.3.1 孔隙水压力分布(走向)第45-47页
        4.3.2 孔隙水压力分布(倾向)第47-50页
        4.3.3 垂直应力分布(走向)第50-52页
        4.3.4 垂直应力分布(倾向)第52-53页
        4.3.5 围岩破坏区分布(走向)第53-55页
        4.3.6 围岩破坏区分布(倾向)第55-57页
    4.4 本章小结第57-59页
第五章 61101工作面带压开采条件分析第59-70页
    5.1 工作面回采水害因素分析第59-65页
        5.1.1 顶板砂岩水第59-60页
        5.1.2 底板奥灰水第60-63页
        5.1.3 断层水第63-64页
        5.1.4 废弃巷道积水第64-65页
    5.2 突水危险性分析第65-69页
        5.2.1 顶板砂岩含水层危险性分析第65-66页
        5.2.2 底板奥灰含水层危险性分析第66-69页
    5.3 本章小结第69-70页
第六章 涌水量预计及水害防治对策第70-78页
    6.1 工作面涌水量预计第70-72页
        6.1.1 工作面初始垮落时涌水量第70-72页
        6.1.2 工作面正常推进时的涌水量第72页
        6.1.3 工作面最大涌水量第72页
    6.2 矿井涌水量预计第72-73页
    6.3 充水水源及其通道分析第73-75页
        6.3.1 充水水源分析第73页
        6.3.2 充水通道分析第73-75页
    6.4 矿井防治水技术路线第75-77页
        6.4.1 防治水原则第75页
        6.4.2 顶板水防治方法第75-76页
        6.4.3 奥灰水防治方法第76页
        6.4.4 防治水技术路线第76-77页
    6.5 本章小结第77-78页
第七章 结论及展望第78-81页
    7.1 结论第78-79页
    7.2 展望第79-81页
参考文献第81-85页
致谢第85-86页
作者简介第86页

论文共8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V型槽微细切削加工机理及其表面质量研究
下一篇:SS/Mo/Al2O3及SS/W/Al2O3高温光谱选择性吸收涂层的设计制备及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