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10页 |
英文摘要 | 第10-11页 |
1 前言 | 第12-20页 |
1.1 抗菌肽结构与特性的研究进展 | 第12-15页 |
1.1.1 抗菌肽的来源 | 第12-13页 |
1.1.2 抗菌肽的结构特征 | 第13-14页 |
1.1.3 猪源抗菌肽的分类及其特性 | 第14-15页 |
1.2 抗菌肽的生物学功能 | 第15-17页 |
1.2.1 抗细菌的功能 | 第15-16页 |
1.2.2 抗病毒和抗肿瘤的功能 | 第16页 |
1.2.3 抗真菌的功能 | 第16页 |
1.2.4 抗寄生虫和原虫的功能 | 第16页 |
1.2.5 免疫调节功能 | 第16-17页 |
1.3 PR39、PF1的结构及抗菌特性和机制 | 第17-18页 |
1.4 乳酸菌的益生特性和作为基因工程宿主菌的研究进展 | 第18-19页 |
1.5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9-20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0-34页 |
2.1 材料 | 第20-22页 |
2.1.1 菌种与质粒 | 第20页 |
2.1.2 实验动物 | 第20页 |
2.1.3 引物 | 第20页 |
2.1.4 抗体和主要生化试剂 | 第20-21页 |
2.1.5 主要实验仪器与设备 | 第21-22页 |
2.2 试验方法 | 第22-34页 |
2.2.1 猪抗菌肽PF1-PR39基因序列的获得 | 第22-25页 |
2.2.2 组成型表达猪抗菌肽PF1-PR39重组干酪乳杆菌的构建 | 第25-28页 |
2.2.3 重组干酪乳杆菌的表达与鉴定 | 第28-29页 |
2.2.4 重组干酪乳杆菌体外抑菌活性检测 | 第29-30页 |
2.2.5 重组干酪乳杆菌饲喂小鼠体内生物学活性检测 | 第30-33页 |
2.2.6 统计学分析 | 第33-34页 |
3 结果 | 第34-47页 |
3.1 猪抗菌肽PF1-PR39基因序列的获得 | 第34-35页 |
3.1.1 合成基因PF1-PR39的PCR扩增结果 | 第34页 |
3.1.2 重组质粒pMD19-Ts-PF1-PR39的鉴定结果 | 第34-35页 |
3.2 重组质粒PPH-PPG612-PF1-PR39的鉴定结果 | 第35-36页 |
3.3 重组干酪乳杆菌的构建和鉴定 | 第36-37页 |
3.4 重组干酪乳杆菌的表达鉴定 | 第37-38页 |
3.4.1 重组菌表达蛋白的Western-blot检测 | 第37页 |
3.4.2 间接免疫荧光鉴定重组蛋白的表达 | 第37-38页 |
3.5 重组干酪乳杆菌的体外抑菌试验结果 | 第38-40页 |
3.5.1 动态生长曲线法测量抑菌活性 | 第38-39页 |
3.5.2 琼脂孔穴扩散法测量抑菌活性 | 第39-40页 |
3.6 重组干酪乳杆菌对小鼠生理功能的影响 | 第40-47页 |
3.6.1 重组干酪乳杆菌对小鼠生长性能的影响 | 第40-41页 |
3.6.2 重组干酪乳杆菌对小鼠免疫学指标和血液生理指标的影响 | 第41-43页 |
3.6.3 小鼠体内抗致病菌感染的保护性实验结果 | 第43-47页 |
4 讨论 | 第47-51页 |
4.1 猪抗菌肽PF1-PR39在干酪乳杆菌中的表达 | 第47-48页 |
4.2 重组干酪乳杆菌体外抑菌效果评价 | 第48页 |
4.3 重组干酪乳杆菌对小鼠生长性能的影响 | 第48-49页 |
4.4 重组干酪乳杆菌对小鼠的免疫调节作用 | 第49-50页 |
4.5 表达PF1-PR39的重组干酪乳杆菌作为饲料添加剂的应用前景 | 第50-51页 |
5 结论 | 第51-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60页 |
附录 | 第60-6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