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诉讼法论文--民事诉讼法论文

民事恶意诉讼类型化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前言第9-10页
第一章 民事恶意诉讼类型化研究概述第10-18页
    1.1 民事恶意诉讼的含义第10-15页
        1.1.1 我国学者对民事恶意诉讼概念的认识第10-11页
        1.1.2 我国司法实践中对民事恶意诉讼概念的认识第11-13页
        1.1.3 民事恶意诉讼的性质第13-15页
    1.2 民事恶意诉讼的类型与类型化第15页
    1.3 域外法的规定以及借鉴第15-18页
        1.3.1 英美法国家的规定第15-16页
        1.3.2 大陆法的规定第16-18页
第二章 民事恶意诉讼类型化研究的必要性第18-24页
    2.1 我国司法实践中对民事恶意诉讼规制存在困境第18-19页
    2.2 我国关于民事恶意诉讼的立法规定及其存在问题第19-21页
    2.3 我国关于民事恶意诉讼的理论研究存有不足第21-24页
第三章 民事恶意诉讼类型划分的标准第24-28页
    3.1 划分民事恶意诉讼类型的前提条件第24-25页
        3.1.1 具有民事恶意诉讼的本质特征第24页
        3.1.2 对民事恶意诉讼的外延进行限制第24-25页
    3.2 本文采取的划分标准第25-28页
        3.2.1 行为人是否享有诉权第25-26页
        3.2.2 行为的表现形式第26-28页
第四章 民事恶意诉讼的具体类型第28-39页
    4.1 虚假诉讼类型第28-31页
        4.1.1 虚假诉讼的概念第28页
        4.1.2 虚假诉讼的具体形态第28-31页
    4.2 滥用诉讼权利类型第31-37页
        4.2.1 滥用诉讼权利的概念第31-32页
        4.2.2 滥用诉讼权利的具体形态第32-37页
    4.3 排除民事恶意诉讼的类型第37-39页
        4.3.1 琐碎性诉讼第38页
        4.3.2 过失行为第38-39页
第五章 类型化研究对民事恶意诉讼防治的价值第39-45页
    5.1 对准确界定民事恶意诉讼概念的影响第39-40页
    5.2 对完善民事恶意诉讼立法的价值第40-41页
    5.3 指导司法实践中规制民事恶意诉讼的作用第41-45页
        5.3.1 对司法实践中识别民事恶意诉讼的意义第41-43页
        5.3.2 对司法实践中制裁民事恶意诉讼的意义第43-45页
第六章 结语第45-46页
参考文献第46-48页
致谢第48-49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第49页

论文共4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侦查辨认规则研究
下一篇:论民事诉讼当事人证据收集制度的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