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8页 |
1.1 工程概况 | 第8-9页 |
1.2 梁部施工方案选择 | 第9-10页 |
1.3 移动模架国内外发展状况 | 第10-14页 |
1.3.1 移动模架的特点 | 第10-11页 |
1.3.2 国外移动模架的发展 | 第11-12页 |
1.3.3 国内移动模架的发展 | 第12-14页 |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5 本文的突破的难点 | 第15-17页 |
1.6 技术路线 | 第17-18页 |
第2章 MSS50移动模架结构介绍 | 第18-28页 |
2.1 概述 | 第18页 |
2.2 MSS50移动模架的特点 | 第18-19页 |
2.3 MSS50上行式移动模架的主要技术性能 | 第19-20页 |
2.4 MSS50移动模架主要结构介绍 | 第20-28页 |
2.4.1 主梁 | 第21-22页 |
2.4.2 鼻梁 | 第22页 |
2.4.3 后纵移系统 | 第22-23页 |
2.4.4 中支腿 | 第23-24页 |
2.4.5 后支腿 | 第24页 |
2.4.6 中小车 | 第24-25页 |
2.4.7 前支腿 | 第25页 |
2.4.8 横梁 | 第25-26页 |
2.4.9 外模板 | 第26页 |
2.4.10 内模板 | 第26页 |
2.4.11 液压电气系统 | 第26-28页 |
第3章 有限元计算及理论分析 | 第28-56页 |
3.1 计算依据 | 第28-29页 |
3.2 模型建立 | 第29页 |
3.3 MSS50移动模架各部分质量统计 | 第29-30页 |
3.4 MSS50移动模架施加荷载统计 | 第30页 |
3.5 MSS50移动模架结构强度、刚度和主梁稳定性计算 | 第30-34页 |
3.5.1 上部支架有限元计算模型 | 第30页 |
3.5.2 MSS50上行式移动模架结构强度与刚度计算 | 第30-33页 |
3.5.3 主梁屈曲稳定性计算 | 第33-34页 |
3.6 前支腿结构强度和刚度计算 | 第34-36页 |
3.6.1 前支腿结构强度与刚度计算 | 第34-36页 |
3.7 临时支腿结构强度与刚度计算 | 第36-38页 |
3.7.1 临时支腿结构强度与刚度计算 | 第36-38页 |
3.8 移动模架过孔强度和刚度计算 | 第38-42页 |
3.8.1 移动模架纵移 33.1 米强度与刚度计算 | 第38-40页 |
3.8.2 移动模架纵移50米强度与刚度计算 | 第40-42页 |
3.9 横梁结构强度与刚度计算 | 第42-52页 |
3.9.1 横梁有限元计算模型 | 第42-44页 |
3.9.2 浇筑工况横梁强度与刚度计算 | 第44-46页 |
3.9.3 浇筑工况横梁稳定性计算 | 第46-48页 |
3.9.4 开模工况横梁强度与刚度计算 | 第48页 |
3.9.5 开模工况横梁稳定性计算 | 第48-52页 |
3.10 MSS50移动模架横向抗倾覆计算 | 第52-53页 |
3.11 MSS50移动模架主梁连接螺栓计算 | 第53-54页 |
3.12 结论 | 第54-56页 |
第4章 移动模架总体施工方案 | 第56-71页 |
4.1 总体施工流程 | 第56-57页 |
4.2 移动模架的拼装 | 第57-66页 |
4.2.1 总体思路 | 第57页 |
4.2.2 拼装流程 | 第57-58页 |
4.2.3 拼装前的准备工作 | 第58-60页 |
4.2.4 墩顶支腿安装 | 第60页 |
4.2.5 主梁的安装 | 第60-63页 |
4.2.6 鼻梁的安装 | 第63-64页 |
4.2.7 横梁的安装 | 第64-65页 |
4.2.8 模板的安装 | 第65-66页 |
4.3 移动模架的预压 | 第66-71页 |
4.3.1 预压目的 | 第66页 |
4.3.2 预压方法 | 第66-67页 |
4.3.3 加载与卸载 | 第67页 |
4.3.4 预压变形观测 | 第67-69页 |
4.3.5 变形观测结果 | 第69-70页 |
4.3.6 预压结论 | 第70-71页 |
第5章 总结和展望 | 第71-73页 |
5.1 总结 | 第71页 |
5.2 展望 | 第71-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6页 |
致谢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