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页 |
1. 前言 | 第9-12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1 实践意义 | 第9-10页 |
1.2.2 理论意义 | 第10页 |
1.3 研究目的、思路与方法 | 第10-12页 |
1.3.1 研究目的 | 第10-11页 |
1.3.2 研究思路 | 第11页 |
1.3.3 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21页 |
2.1 全人健康管理相关概念界定 | 第12-13页 |
2.1.1 健康管理 | 第12页 |
2.1.2 全人健康管理 | 第12-13页 |
2.2 全人健康管理的相关理论 | 第13-15页 |
2.2.1 管理科学中全人健康管理的相关理论 | 第13-14页 |
2.2.2 中国传统文化中全人健康管理的相关理论 | 第14-15页 |
2.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21页 |
2.3.1 企业员工全人健康管理的发展历史 | 第15-16页 |
2.3.2 企业员工全人健康管理问题 | 第16-17页 |
2.3.3 企业员工全人健康管理的内容与模式 | 第17-18页 |
2.3.4 企业员工全人健康管理发展的策略与建议 | 第18-21页 |
3. 广州市A企业员工全人健康管理的现状、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21-30页 |
3.1 样本选择 | 第21页 |
3.2 SF-36 量表的信度与效度分析 | 第21-23页 |
3.2.1 信度分析 | 第21-22页 |
3.2.2 效度分析 | 第22-23页 |
3.3 调查统计分析 | 第23-27页 |
3.3.1 基本情况统计分析 | 第23-25页 |
3.3.2 A企业员工健康调查情况 | 第25-27页 |
3.4 A企业员工全人健康主要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 第27-30页 |
3.4.1 员工工作职能发挥受到生理健康问题的限制 | 第27-28页 |
3.4.2 员工社会活动受到生理、心理问题的影响 | 第28页 |
3.4.3 员工精神健康遭到忽视 | 第28-30页 |
4. 企业社会工作介入员工全人健康管理的策略 | 第30-37页 |
4.1 A层面p-e:员工个人全人健康问题的干预 | 第32-33页 |
4.1.1 常态化的身体健康支持有待增加 | 第32页 |
4.1.2 完善心理健康支持服务 | 第32-33页 |
4.1.3 宣传及树立灵性健康理念 | 第33页 |
4.2 B层面P-e:员工全体全人健康问题的干预 | 第33-34页 |
4.2.1 开展员工全人健康小组工作服务 | 第33页 |
4.2.2 对于员工所处企业的干预 | 第33-34页 |
4.2.3 企业建立员工全人需求反馈渠道 | 第34页 |
4.3 C层面p-E:员工全人健康与企业、企业制度间的连结 | 第34-35页 |
4.3.1 建立员工全人健康管理自治团体 | 第34页 |
4.3.2 提高员工全人健康理念 | 第34-35页 |
4.4 D层面P-E:全人健康相关制度及计划的建立 | 第35-37页 |
4.4.1 国家建立企业员工健康及相关福利保障制度 | 第35页 |
4.4.2 企业提高全人健康管理理念 | 第35页 |
4.4.3 发展企业社会员工全人健康服务 | 第35-36页 |
4.4.4 鼓励社会参与健康管理服务 | 第36-37页 |
5. 结语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0页 |
附录 | 第40-46页 |
致谢 | 第46-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