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炭对不同磷效率基因型大豆物质生产特性的影响
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页 |
1 前言 | 第10-18页 |
1.1 生物炭的研究现状和应用 | 第10-13页 |
1.1.1 生物炭的理化性质 | 第10-11页 |
1.1.2 生物炭对土壤的影响 | 第11-12页 |
1.1.3 生物炭对农作物的影响 | 第12-13页 |
1.2 大豆生物学性状 | 第13-15页 |
1.2.1 农艺性状 | 第13-14页 |
1.2.2 生物量 | 第14-15页 |
1.3 大豆光合特性 | 第15页 |
1.4 磷素对大豆的影响 | 第15-18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8-20页 |
2.1 试验材料 | 第18页 |
2.2 试验设计 | 第18页 |
2.3 测定内容与方法 | 第18-19页 |
2.3.1 地上部形态性状的测定 | 第18页 |
2.3.2 光合性状的测定 | 第18-19页 |
2.3.3 根系及地上部分干物质重的测定 | 第19页 |
2.4 数据分析 | 第19-20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0-45页 |
3.1 生物炭对大豆形态性状的影响 | 第20-21页 |
3.1.1 株高 | 第20-21页 |
3.1.2 茎粗 | 第21页 |
3.2 生物炭对大豆光合特性的影响 | 第21-25页 |
3.2.1 净光合速率 | 第21-22页 |
3.2.2 气孔导度 | 第22-23页 |
3.2.3 蒸腾速率 | 第23-24页 |
3.2.4 胞间CO_2浓度 | 第24页 |
3.2.5 叶色值 | 第24-25页 |
3.3 生物炭对大豆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 第25-43页 |
3.3.1 单株茎秆干重 | 第25-29页 |
3.3.2 单株叶片干重 | 第29-32页 |
3.3.3 单株叶柄干重 | 第32-36页 |
3.3.4 单株荚干重 | 第36-38页 |
3.3.5 单株地上部生物量积累动态 | 第38-39页 |
3.3.6 单株根干重 | 第39-43页 |
3.3.7 根冠比 | 第43页 |
3.4 生物炭对大豆产量性状的影响 | 第43-45页 |
4 结论与讨论 | 第45-48页 |
4.1 结论 | 第45-46页 |
4.1.1 形态性状 | 第45页 |
4.1.2 光合特性 | 第45页 |
4.1.3 干物质积累 | 第45-46页 |
4.1.4 产量性状 | 第46页 |
4.2 讨论 | 第46-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3页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