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玉米(玉蜀黍)论文

施氮方式对玉米产量、氮素释放特征的影响

摘要第8-9页
英文摘要第9-10页
1 前言第11-23页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1-12页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及趋势第12-21页
        1.2.1 玉米生产与施肥第12-14页
        1.2.2 关于氮素利用率第14-16页
        1.2.3 生态系统中的氮素第16页
        1.2.4 硝态氮残留的危害第16-17页
        1.2.5 缓控释肥料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7-21页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21-23页
2 材料与方法第23-26页
    2.1 试验地基本理化性状第23页
    2.2 试验地气候条件第23页
    2.3 试验设计第23-24页
    2.4 施肥与播种第24页
    2.5 样品采集第24页
    2.6 测定方法第24-25页
        2.6.1 植株样品测定第24-25页
        2.6.2 土壤样品测定第25页
        2.6.3 产量测定第25页
    2.7 计算公式第25页
    2.8 数据处理与分析第25-26页
3 结果与分析第26-46页
    3.1 不同施肥处理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第26-27页
    3.2 不同施肥处理对玉米不同生育时期氮素累的影累的影响第27-28页
    3.3 不同施肥处理对玉米不同生育时期干物质积累的影第28-29页
    3.4 不同氮肥处理对玉米氮素利用率的影响第29-31页
    3.5 不同氮肥处理、生育时期、不同土层对土壤无机氮的影响第31-39页
        3.5.1 方差分析第34-36页
        3.5.2 不同处理对不同生育时期不同土层深度土壤铵态氮浓度的影响第36-37页
        3.5.3 不同处理对不同生育时期不同土层深度土壤硝态氮浓度的影响第37-39页
    3.6 不同处理对成熟期时期不同土层硝态氮残留量的影响第39-40页
    3.7 各时期土壤中硝态氮、铵态氮、无机氮与产量之间相关性第40-42页
    3.8 各处理 0-30cm土层无机氮随时期的变化第42-43页
    3.9 抽雄期 0-30cm土层无机氮、铵态氮、硝态氮与产量之间的回归分析第43-46页
4 讨论第46-49页
    4.1 不同施肥处理对玉米生物学效应的影响第46-47页
    4.2 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硝态氮、铵态氮的影响第47页
    4.3 氮素分配方式与玉米产量的关系第47-49页
5 结论第49-50页
    5.1 不同施肥处理对玉米产量氮素利用率的影响第49页
    5.2 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中硝态氮、铵态氮的影响第49页
    5.3 玉米产量与土壤中硝态氮、铵态氮以及硝态氮+铵态氮的关系第49-50页
致谢第50-51页
参考文献第51-56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56页

论文共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生物炭对不同磷效率基因型大豆物质生产特性的影响
下一篇:杂交水稻亲本特异分子标记及水稻分子指纹库的初步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