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2页 |
| 0 背景 | 第12-13页 |
| 1 简介 | 第13-30页 |
| ·能源危机 | 第13-14页 |
| ·生物燃料 | 第14-16页 |
| ·第二代生物乙醇 | 第16-17页 |
| ·海藻资源 | 第17-20页 |
| ·原料预处理 | 第20-25页 |
| ·机械破碎 | 第21-22页 |
| ·蒸汽爆破 | 第22页 |
| ·热液处理 | 第22页 |
| ·微波处理 | 第22-23页 |
| ·生物处理 | 第23页 |
| ·碱预处理 | 第23页 |
| ·氧化处理 | 第23页 |
| ·酸预处理 | 第23-25页 |
| ·酶解 | 第25页 |
| ·发酵 | 第25-28页 |
| ·酵母 | 第26-27页 |
| ·细菌 | 第27页 |
| ·发酵工艺 | 第27-28页 |
|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 第28-30页 |
| 2 材料成分分析 | 第30-40页 |
| ·材料 | 第30-31页 |
| ·材料准备和保存 | 第30页 |
| ·试剂来源及规格 | 第30页 |
| ·实验仪器设备 | 第30-31页 |
| ·实验方法 | 第31-35页 |
| ·纤维素、半纤维素、酸不溶性木质素、酸不溶性灰分的测定 | 第31-32页 |
| ·褐藻酸钠含量的测定 | 第32-33页 |
| ·单糖-糖醇乙酸酯衍生物气相色谱法 | 第33页 |
| ·还原糖测定 | 第33-34页 |
| ·溶液配制 | 第34-35页 |
| ·结果和讨论 | 第35-39页 |
| ·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35-36页 |
| ·材料成分 | 第36-39页 |
| ·小结 | 第39-40页 |
| 3 酶解条件研究 | 第40-50页 |
| ·材料 | 第40-41页 |
| ·试剂来源及规格 | 第40页 |
| ·实验仪器设备 | 第40-41页 |
| ·实验方法 | 第41-42页 |
| ·酶解 | 第41-42页 |
| ·分析方法 | 第42页 |
| ·结果和讨论 | 第42-49页 |
| ·酶活 | 第42-43页 |
| ·原料的酶水解时间 | 第43页 |
| ·纤维二糖酶的协同酶解作用 | 第43-44页 |
| ·底物粒径对酶水解率的影响 | 第44-45页 |
| ·振荡对酶水解率的影响 | 第45-46页 |
| ·底物浓度对酶水解率的影响 | 第46-49页 |
| ·小结 | 第49-50页 |
| 4 预处理条件研究 | 第50-61页 |
| ·材料 | 第50-51页 |
| ·试剂来源及规格 | 第50页 |
| ·实验仪器设备 | 第50-51页 |
| ·实验方法 | 第51-52页 |
| ·分析方法 | 第51页 |
| ·漂浮渣预处理 | 第51-52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52-60页 |
| ·稀硫酸预处理条件的优化 | 第52-58页 |
| ·过氧化氢预处理 | 第58-60页 |
| ·小结 | 第60-61页 |
| 5 漂浮渣的分步糖化发酵 | 第61-71页 |
| ·材料 | 第62-63页 |
| ·实验试剂 | 第62页 |
| ·仪器和设备 | 第62页 |
| ·发酵菌种 | 第62页 |
| ·原料 | 第62-63页 |
| ·培养基 | 第63页 |
| ·实验方法 | 第63-64页 |
| ·发酵菌种的对比研究 | 第63-64页 |
| ·漂浮渣预处理和酶水解 | 第64页 |
| ·酶水解液的发酵 | 第64页 |
| ·乙醇蒸馏 | 第64页 |
| ·分析方法 | 第64-65页 |
| ·酵母菌体OD值的测定方法 | 第64页 |
| ·菌体生物量的测定 | 第64页 |
| ·糖浓度测定 | 第64-65页 |
| ·乙醇的测定 | 第65页 |
| ·结果和讨论 | 第65-69页 |
| ·发酵菌种筛选 | 第65-66页 |
| ·糖浓度耐受性 | 第66-67页 |
| ·发酵时间 | 第67-68页 |
| ·糖化液发酵 | 第68-69页 |
| ·乙醇蒸馏 | 第69页 |
| ·小结 | 第69-71页 |
| 6 结论和展望 | 第71-73页 |
| ·结论 | 第71-72页 |
| ·展望 | 第72-73页 |
| 参考文献 | 第73-79页 |
| 致谢 | 第79-80页 |
| 个人简历 | 第80页 |
| 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0页 |
| 研究成果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