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术论文--音乐论文--音乐技术理论与方法论文--声乐理论论文

现代我国民族声乐中女声演唱技术--“高音”的发展追溯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一、绪论第8-11页
    (一)研究背景第8-9页
    (二)研究现状第9页
    (三)研究方法第9-10页
    (四)研究意义第10-11页
二、现代民族声乐演唱技巧中“高音”的音域及形成第11-19页
    (一)二十世纪五十-六十年代第11-12页
        (1)王昆、郭兰英第11页
        (2)本时代民族声乐演唱技巧中“高音”的音域及形成第11-12页
    (二)二十世纪七十-八十年代第12-13页
        (1)李谷一第12页
        (2)彭丽媛第12-13页
        (3)本时代民族声乐演唱技巧中“高音”的音域及形成第13页
    (三)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第13-15页
        (1)宋祖英第13-14页
        (2)张也、祖海第14页
        (3)本时代民族声乐演唱技巧中“高音”的音域及形成第14-15页
    (四)2000—2010 年第15-17页
        (1)吴碧霞:中西合璧的唱法开始的新的探索第15页
        (2)谭晶:“民通”唱法的出现第15-16页
        (3)王丽达、陈笠笠、雷佳第16页
        (4)本时代民族声乐演唱技巧中“高音”音域的新突破第16-17页
    (五)2010 年至今第17-19页
        (1)常思思:“花腔”在民族歌曲中引领的新风尚第17页
        (2)原生态演唱技巧的出现第17-18页
        (3)本时代民族声乐演唱技巧中“高音”音域的巨大跨越第18-19页
三、民族声乐演唱技巧中“高音”的发展与声乐作品创作的联系第19-22页
    (一)20 世纪九十年代之前的声乐作品第19页
    (二)20 世纪九十年代的声乐作品第19-20页
    (三)21 世纪的声乐作品第20-21页
    (四)声乐作品创作的多元化对于民族声乐演唱技巧中“高音”音域发展的重要性第21-22页
四、西方“炫技”时期与我国民族声乐演唱技巧中“高音”音域发展的联系第22-26页
    (一)贝里尼第22-23页
    (二)唐尼采蒂第23-24页
    (三)与我国民族声乐演唱技巧中“高音”音域发展的联系第24-26页
五、笔者与“高音”第26-29页
    (一)“高音”技术的解决第26-27页
    (二)笔者对“高音”重要性的认识第27页
    (三)“高音”与歌唱比赛的关联性第27-28页
    (四)“高音”技巧突破后的技术提升第28-29页
六、结语第29-30页
    目前我国民族声乐演唱中“高音”的总体水平以及对于未来发展的展望第29-30页
参考文献第30-31页
致谢第31页

论文共3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一种基于距离的二值图像标记方法
下一篇:朊蛋白与肌萎缩侧索硬化关系的最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