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汽车工程论文--汽车结构部件论文--转向系统论文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控制策略与在环试验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1 绪论第14-22页
    1.1 引言第14-18页
        1.1.1 车辆转向系统的发展第14-16页
        1.1.2 EPS的分类第16-17页
        1.1.3 三种助力转向系统的区别第17-18页
    1.2 国内外研究状况第18-20页
        1.2.1 EPS及其控制策略的研究状况第18-19页
        1.2.2 硬件在环仿真的国内外研究状况第19-20页
    1.3 研究目的第20页
    1.4 研究内容第20-22页
2 EPS动力学建模第22-30页
    2.1 EPS的工作原理第22页
    2.2 EPS动力学建模第22-26页
        2.2.1 非线性二自由度整车动力学模型第22-25页
        2.2.2 转向阻力矩模型第25-26页
    2.3 创建转向系动力学模型第26-28页
        2.3.1 转向柱模型第26页
        2.3.2 转矩传感器第26-27页
        2.3.3 齿轮齿条机构第27-28页
        2.3.4 助力电机第28页
    2.4 本章小结第28-30页
3 EPS助力特性的研究第30-44页
    3.1 想助力特性曲线第30-32页
    3.2 助力特性曲线的分类第32-35页
        3.2.1 直线型助力特性曲线第32-33页
        3.2.2 折线型助力特性曲线第33-34页
        3.2.3 曲线型助力特性曲线第34-35页
    3.3 特性曲线的主要特征参数第35-37页
    3.4 助力特性曲线的优化第37-42页
        3.4.1 路感分析第37-39页
        3.4.2 助力特性曲线优化第39-42页
    3.5 本章小结第42-44页
4 EPS控制策略研究第44-58页
    4.1 EPS控制策略的主要任务第44-45页
    4.2 EPS控制模式第45-47页
        4.2.1 助力控制第45-46页
        4.2.2 回正控制第46页
        4.2.3 阻尼控制第46-47页
    4.3 PID控制第47-52页
        4.3.1 PID控制参数第47页
        4.3.2 PID控制器第47-48页
        4.3.3 模糊自适应PID控制第48-52页
    4.4 积分滑模变结构控制第52-57页
        4.4.1 EPS的线性状态空间方程第52-54页
        4.4.2 积分滑模控制设计第54-56页
        4.4.3 检测系统设计第56-57页
    4.5 本章小结第57-58页
5 EPS仿真模型的创建和分析第58-66页
    5.1 EPS模型及其子系统Simulink模第58-62页
        5.1.1 轮胎阻力矩Simulink模型第58页
        5.1.2 机械转向系及其子系统模型第58-60页
        5.1.3 助力特性曲线Simulink模型第60页
        5.1.4 控制策略仿真模型第60-61页
        5.1.5 整车与EPS Simulink模型第61-62页
    5.2 EPS助力控制仿真分析第62-64页
        5.2.1 积分滑模控制仿真分析第62-64页
    5.3 本章小结第64-66页
6 EPS在环试验研究第66-86页
    6.1 基于Carsim的EPS仿真第66-72页
        6.1.1 Carsim软件简介第66-67页
        6.1.2 Carsim与Simulink联合仿真的搭建第67-72页
    6.2 EPS硬件在环试验研究第72-77页
        6.2.1 实时系统的简介与选择第72-74页
        6.2.2 硬件在环试验方案第74-77页
    6.3 LabVIEW RT与Carsim联合仿真第77-85页
        6.3.1 机械方案第77-78页
        6.3.2 模拟道路负载第78-79页
        6.3.3 转向盘转角信号的采集第79-81页
        6.3.4 点火信号,车速信号以及发动机转速信号第81页
        6.3.5 转矩信号的采集第81-82页
        6.3.6 原地转向试验第82-85页
    6.4 本章小结第85-86页
7 总结与展望第86-88页
    7.1 全文总结第86页
    7.2 展望第86-88页
参考文献第88-92页
致谢第92-94页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第94页

论文共9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重型卡车前轴的静动态强度分析及试验研究
下一篇:基于多维多尺度数据的交通速度预测模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