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目录 | 第10-12页 |
1 绪论 | 第12-33页 |
1.2 我国废水排放现状 | 第12页 |
1.3 纺织印染工业废水现状 | 第12-13页 |
1.4 蒽醌染料废水特点 | 第13页 |
1.5 蒽醌染料废水处理技术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1.5.1 物理法 | 第14页 |
1.5.2 生物法 | 第14-15页 |
1.5.3 化学法 | 第15-17页 |
1.6 微波无极紫外光源研究进展 | 第17-20页 |
1.6.1 微波无极紫外光源 | 第17页 |
1.6.2 微波无极紫外光源的特点 | 第17-18页 |
1.6.3 微波无极紫外光源的应用研究现状 | 第18-20页 |
1.7 课题研究内容、研究意义及技术路线 | 第20-23页 |
1.7.1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 第20-22页 |
1.7.2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及意义 | 第22页 |
1.7.3 技术路线 | 第22-23页 |
参考文献 | 第23-33页 |
2 实验材料与研究方法 | 第33-47页 |
2.1 实验试剂 | 第33-34页 |
2.2 实验仪器 | 第34-36页 |
2.3 实验过程及分析方法 | 第36-45页 |
2.3.1 溶液配制 | 第36-39页 |
2.3.2 分析方法 | 第39-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3 MW/UV 体系中茜素绿模拟废水的光降解及产物分析 | 第47-66页 |
3.1 引言 | 第47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47-48页 |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48-63页 |
3.3.1 MW/UV 体系光降解 AG 模拟废水的影响因素 | 第48-51页 |
3.3.2 MW/UV 体系对 AG 模拟废水的矿化作用 | 第51-52页 |
3.3.3 MW/UV 体系中 AG 模拟废水的中间产物分析 | 第52-57页 |
3.3.4 MW/UV 降解 AG 过程中生物毒性分析 | 第57-58页 |
3.3.5 MW/UV 对 AG 模拟废水的催化氧化作用机制 | 第58-63页 |
3.4 小结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6页 |
4 MW/UV/TIO_2体系中茜素绿模拟废水的光催化降解及产物分析 | 第66-93页 |
4.1 引言 | 第66页 |
4.2 实验方法 | 第66-67页 |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67-89页 |
4.3.1 MW/UV/TiO_2体系降解 AG 模拟废水的影响因素 | 第67-77页 |
4.3.2 MW/UV/TiO_2体系降解其他蒽醌染料模拟废水 | 第77-78页 |
4.3.3 MW/UV/TiO_2体系中 AG 模拟废水的中间产物分析 | 第78-85页 |
4.3.4 MW/UV/TiO_2降解过程中 AG 模拟废水的可生化性分析 | 第85-86页 |
4.3.5 MW/UV/TiO_2对 AG 模拟废水的催化氧化作用机制 | 第86-89页 |
4.4 小结 | 第89-90页 |
参考文献 | 第90-93页 |
5 MW/UV/CE(III)体系中茜素绿模拟废水的光催化降解及产物分析 | 第93-119页 |
5.1 引言 | 第93-94页 |
5.2 实验方法 | 第94页 |
5.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94-115页 |
5.3.1 MW/UV/Ce(III)体系降解 AG 模拟废水的影响因素 | 第94-104页 |
5.3.2 MW/UV/Ce(III)体系降解其他有机污染物模拟废水 | 第104-106页 |
5.3.3 MW/UV/Ce(III)体系对 AG 模拟废水的矿化作用 | 第106页 |
5.3.4 MW/UV/Ce(III)体系中 AG 模拟废水的中间产物分析 | 第106-110页 |
5.3.5 MW/UV/Ce(III)对 AG 模拟废水的催化氧化作用机制 | 第110-115页 |
5.4 小结 | 第115-116页 |
参考文献 | 第116-119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119-121页 |
6.1 结论 | 第119-120页 |
6.2 展望 | 第120-121页 |
博士期间发表论文 | 第121-122页 |
致谢 | 第12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