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玉米(玉蜀黍)论文

玉米穗行数的遗传解析及主效QTL KRN4的克隆与功能分析

摘要第7-9页
Abstract第9-11页
略语表第12-13页
1 前言第13-27页
    1.1 玉米穗行数是重要的产量构成因子第13页
    1.2 玉米穗行数的形成与雌花花序发育密切相关第13-15页
    1.3 玉米花序发育突变体的遗传分析第15-20页
        1.3.1 控制玉米花序分生组织转换的重要基因第16-17页
        1.3.2 控制玉米花序分生组织建成和维系的重要基因第17-18页
        1.3.3 控制玉米花序分枝的重要基因第18-19页
        1.3.4 参与玉米花序发育的miRNA及靶基因第19-20页
    1.4 玉米复杂数量性状遗传解析的主要方法第20-24页
        1.4.1 连锁分析与玉米数量性状QTL定位第20-21页
        1.4.2 关联分析与玉米复杂数量性状的全基因组解析第21-23页
        1.4.3 结合连锁分析和关联分析解析复杂数量性状遗传基础第23-24页
    1.5 全基因组选择是作物遗传改良的发展方向第24-25页
    1.6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25-27页
2 材料与方法第27-35页
    2.1 玉米穗行数的全基因关联分析第27-28页
    2.2 多群体的穗行数QTL连锁分析第28-29页
    2.3 玉米穗行数的全基因组预测(WGP)第29-31页
    2.4 玉米穗行数主效QTL KRN4 的近等基因系构建及表型分析第31-32页
    2.5 KRN4 的精细定位和克隆第32页
    2.6 候选基因的表达分析第32-33页
    2.7 突变体的表型分析第33页
    2.8 KRN4 位点的遗传多样性及分子进化研究第33-34页
    2.9 KRN4 位点育种价值的探究第34-35页
3 结果与分析第35-71页
    3.1 玉米穗行数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第35-41页
    3.2 穗行数QTL的连锁定位第41-45页
    3.3 穗行数关联位点与穗行数QTL的共定位分析第45-46页
    3.4 玉米穗行数的全基因组预测(WGP)第46-49页
    3.5 利用高密度的SNP对KRN4 位点的关联分析第49-50页
    3.6 KRN4 位点近等基因系的构建及效应分析第50-53页
    3.7 KRN4 的精细定位和克隆第53-54页
    3.8 KRN4 与UB3 基因的表达和穗行数的关系分析第54-57页
    3.9 KRN4 和UB3 的序列多样性及控制穗行数功能位点分析第57-61页
    3.10 KRN4 位点的分子进化研究第61-66页
    3.11 玉米UB3 突变体的表型分析第66-69页
    3.12 KRN4 优良单倍型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MAS)第69-71页
4 讨论第71-82页
    4.1 玉米穗行数的遗传基础第71-72页
    4.2 玉米穗行数的全基因组预测第72-75页
        4.2.1 全基因组选择参数的选取第73页
        4.2.2 标记密度对全基因预测准确性的影响第73-75页
        4.2.3 全基因组选择群体的亲缘关系和群体大小第75页
    4.3 KRN4 调控UB3 基因的表达进而影响玉米穗行数数量变异第75-78页
        4.3.1 KRN4 调控UB3 基因的表达影响玉米穗行数数量变异第75-76页
        4.3.2 KRN4 可能通过远距离的顺式作用调控UB3 基因表达第76-77页
        4.3.3 KRN4 可能通过表达小RNA对UB3 的表达进行反式调控第77-78页
    4.4 KRN4 与UB3 的遗传互作具有更大的遗传效应第78页
    4.5 KRN4 位点是玉米驯化和遗传改良的选择靶点第78-80页
    4.6 总结第80-82页
5 参考文献第82-96页
附录一 Panel 1 的513份自交系群体的详细信息第96-100页
附录二 玉米总DNA的小量提取(CTAB法)第100页
附录三 PCR体系和程序第100页
附录四 PAGE胶制备和SSR PCR产物检测第100-103页
附录五 用于全基因组选择的54份杂交种的亲本信息第103-104页
附录六 种子胚乳DNA提取方法第104-105页
附录七 本实验所用的引物信息第105-106页
附录八 植物总RNA的提取第106页
附录九 植物总RNA纯化第106-107页
附录十 RNA的反转录第107-108页
附录十一 表达分析所用的引物信息第108-109页
附录十二 用于表达分析的38个自交系的信息第109-110页
附录十三 本研究所涉及的大刍草的材料信息第110-112页
附录十四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的Manhattan图第112-113页
附录十五 KRN4 位点重组单株的子代测验第113-114页
附录十六 在读期间发表及投稿论文第114-115页
致谢第115-116页

论文共11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复杂系统理论的火电企业节能减排绩效评价模型研究
下一篇:蒽醌染料茜素绿模拟废水的微波无极紫外光催化氧化降解过程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