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地球物理勘探论文--地下地球物理勘探论文

三维电阻率阵列成像测井方法基础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9页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第10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5页
    1.3 主要研究内容第15-16页
    1.4 拟采用的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第16-19页
        1.4.1 研究方法第16-17页
        1.4.2 技术路线第17-19页
第二章 三维电阻率阵列成像测井原理第19-26页
    2.1 仪器工作原理对比分析第19-21页
        2.1.1 阵列侧向仪器介绍第19-20页
        2.1.2 三维电阻率阵列成像测井仪器结构第20-21页
    2.2 三维电阻率阵列成像测井仪器的合成原理与工作模式第21-24页
    2.3 小结第24-26页
第三章 三维电阻率阵列成像测井响应的有限元计算第26-41页
    3.1 三维电阻率阵列成像测井响应模型第26-30页
        3.1.1 地层模型第26-28页
        3.1.2 数学模型第28-30页
    3.2 变分原理第30-34页
    3.3 有限元方法及求解的基本步骤第34-35页
    3.4 数值模拟电极系的处理与计算第35-39页
    3.5 程序实现第39-40页
        3.5.1 主要功能和结构第39页
        3.5.2 电导阵的存储方式第39-40页
    3.6 小结第40-41页
第四章 直井条件三维电阻率阵列成像测井的探测特性分析第41-58页
    4.1 三维模型及有限元方法第41-46页
        4.1.1 网格划分方法第41-43页
        4.1.2 插值函数和泛函特征式第43-46页
    4.2 横向伪几何因子及侵入的影响第46-48页
    4.3 纵向分辨率与地层厚度的影响第48-51页
    4.4 周向井眼效应与仪器偏心的影响第51-56页
    4.5 小结第56-58页
第五章 斜井与水平井三维电阻率阵列成像测井的正演模拟第58-73页
    5.1 倾斜地层界面的处理第58-60页
        5.1.1 倾斜地层界面切过四面体类型划分第58-60页
        5.1.2 倾斜地层界面处四面体电导率的确定第60页
    5.2 斜井/水平井测井响应模拟第60-71页
        5.2.1 斜井/水平井三层介质侧向测井的响应第60-65页
        5.2.2 斜井三层介质方位电阻率测井响应第65-69页
        5.2.3 水平井在目的层不同位置的测井响应第69-71页
    5.3 小结第71-73页
第六章 缝洞型地层的三维电阻率阵列成像测井响应分析第73-92页
    6.1 缝洞型地层的有限元计算第74-76页
    6.2 缝洞型地层的网格划分方法第76-77页
    6.3 裂缝地层的三维电阻率阵列成像测井响应第77-82页
        6.3.1 裂缝倾角与测井响应的关系第77-78页
        6.3.2 裂缝张开度与测井响应的关系第78-79页
        6.3.3 电阻率对比度与测井响应的关系第79-80页
        6.3.4 井旁高角度缝的测井响应第80-81页
        6.3.5 交叉缝的测井响应第81-82页
    6.4 孔洞地层的三维电阻率阵列成像测井响应第82-89页
        6.4.1 不同大小的孔洞非均质体与测井响应的关系第82-83页
        6.4.2 孔洞非均质体的距离远近与测井响应的关系第83-84页
        6.4.3 基岩与洞穴非均质体的电阻率对比度与测井响应的关系第84-85页
        6.4.4 井旁洞穴的填充程度与测井响应的关系第85-87页
        6.4.5 不同角度分布的非均质体与测井响应的关系第87-89页
    6.5 缝洞组合地层的三维电阻率阵列成像测井响应第89-91页
        6.5.1 纯裂缝、纯孔洞地层与缝洞组合地层的测井响应特征第89-90页
        6.5.2 缝洞型地层不同探测深度的成像特征第90-91页
    6.6 小结第91-92页
结论第92-95页
参考文献第95-104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第104-105页
致谢第105页

论文共10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有机酸对东营凹陷湖相泥页岩的溶蚀作用研究
下一篇:绕射波分离关键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