绕射波分离关键技术研究
|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4页 | 
| 1.1 论文研究目的 | 第9-11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 1.3 论文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 第二章 地震波场特征分析 | 第14-30页 | 
| 2.1 引言 | 第14页 | 
| 2.2 地震波场运动学特征分析 | 第14-26页 | 
| 2.2.1 共炮点道集 | 第14-17页 | 
| 2.2.2 共中心点道集 | 第17-18页 | 
| 2.2.3 共偏移距道集 | 第18-21页 | 
| 2.2.4 平面波道集 | 第21-22页 | 
| 2.2.5 倾角域共成像点道集 | 第22-26页 | 
| 2.3 地震波场动力学特征分析 | 第26-28页 | 
| 2.4 小结 | 第28-30页 | 
| 第三章 倾角域绕射波分离与成像方法 | 第30-54页 | 
| 3.1 引言 | 第30页 | 
| 3.2 倾角域共成像点道集提取 | 第30-39页 | 
| 3.2.1 高斯束基本原理 | 第32-35页 | 
| 3.2.2 高斯束表示的格林函数 | 第35-36页 | 
| 3.2.3 震源波场的高斯束分解 | 第36页 | 
| 3.2.4 地震记录的高斯束分解 | 第36-37页 | 
| 3.2.5 高斯束角度域CIG的提取 | 第37-39页 | 
| 3.3 倾角域共成像点道集绕射波分离与成像 | 第39-47页 | 
| 3.3.1 基于相似谱扫描的倾角域绕射波分离 | 第40-43页 | 
| 3.3.2 基于反射能量预测的倾角域绕射波分离 | 第43-47页 | 
| 3.4 倾角域CIG绕射目标成像数值试验 | 第47-53页 | 
| 3.4.1 储集层砂体模型测试 | 第47-50页 | 
| 3.4.2 含溶洞物理模型测试 | 第50-52页 | 
| 3.4.3 实际资料处理 | 第52-53页 | 
| 3.5 小结 | 第53-54页 | 
| 第四章 基于反稳相滤波的绕射波分离与成像方法 | 第54-73页 | 
| 4.1 引言 | 第54页 | 
| 4.2 稳相偏移 | 第54-59页 | 
| 4.2.1 镜面射线、菲涅耳带、菲涅耳孔径 | 第55-56页 | 
| 4.2.2 克希霍夫偏移算子的稳相近似 | 第56-58页 | 
| 4.2.3 稳相偏移原理及流程 | 第58-59页 | 
| 4.3 反稳相滤波绕射成像 | 第59-63页 | 
| 4.3.1 反稳相滤波器 | 第59-61页 | 
| 4.3.2 局部倾角场提取 | 第61-62页 | 
| 4.3.3 绕射波成像流程 | 第62-63页 | 
| 4.4 反稳相滤波绕射目标成像数值试验 | 第63-71页 | 
| 4.4.1 理论模型测试 | 第63-70页 | 
| 4.4.2 实际资料测试 | 第70-71页 | 
| 4.5 小结 | 第71-73页 | 
| 结论 | 第73-75页 | 
| 参考文献 | 第75-79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79-80页 | 
| 致谢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