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3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0-13页 |
1.2.1 研究内容 | 第10-11页 |
1.2.2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1-13页 |
第2章 文献综述及相关理论基础 | 第13-18页 |
2.1 文献综述 | 第13-15页 |
2.1.1 能源合作模式研究 | 第13-14页 |
2.1.2 能源合作风险研究 | 第14-15页 |
2.2 风险管理理论 | 第15-18页 |
2.2.1 风险识别 | 第15-16页 |
2.2.2 风险评估 | 第16页 |
2.2.3 风险控制 | 第16-18页 |
第3章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能源合作概况 | 第18-27页 |
3.1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油气资源格局 | 第18页 |
3.2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能源合作现状 | 第18-25页 |
3.2.1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地区与我国能源合作现状 | 第18-21页 |
3.2.2 中俄能源合作现状 | 第21-23页 |
3.2.3 中国-中亚能源合作现状 | 第23-25页 |
3.3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能源合作发展趋势 | 第25-27页 |
第4章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能源合作风险识别 | 第27-41页 |
4.1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能源合作风险特征 | 第27-29页 |
4.2 新丝带能源合作风险类型 | 第29-32页 |
4.2.1 政治风险 | 第29-30页 |
4.2.2 经济风险 | 第30页 |
4.2.3 法律风险 | 第30页 |
4.2.4 管理技术风险 | 第30-31页 |
4.2.5 自然风险 | 第31页 |
4.2.6 道德风险 | 第31-32页 |
4.3 新丝带能源合作风险影响因素分析 | 第32-41页 |
4.3.1 政治风险方面 | 第32-34页 |
4.3.2 经济风险方面 | 第34-35页 |
4.3.3 法律风险方面 | 第35-37页 |
4.3.4 管理技术风险方面 | 第37-38页 |
4.3.5 自然风险方面 | 第38-39页 |
4.3.6 道德风险方面 | 第39-41页 |
第5章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能源合作风险评估 | 第41-55页 |
5.1 基于四元集成(DHGF)与熵技术的风险评价模型 | 第41-46页 |
5.1.1 四元集成(DHGF)方法与熵技术简介 | 第41页 |
5.1.2 四元集成(DHGF)与熵技术的评价过程 | 第41-46页 |
5.2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能源合作风险评价 | 第46-53页 |
5.3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能源合作风险评估结果分析 | 第53-55页 |
第6章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能源合作风险防范对策 | 第55-62页 |
6.1 开展公共外交、加强军事合作,降低政治风险 | 第55-57页 |
6.1.1 将大国纳入“新丝带”建设格局并做好反制准备 | 第55-56页 |
6.1.2 以军事合作促进“新丝带”能源合作安全防护 | 第56页 |
6.1.3 建立政治与法律相融和的政治风险防控应对机制 | 第56-57页 |
6.2 熟悉法律制度、培养专业人才,规避法律风险 | 第57-58页 |
6.2.1 能源企业应熟悉和遵守东道国法律制度 | 第57页 |
6.2.2 加强“新丝带”能源领域专业法律人才的培养 | 第57-58页 |
6.2.3 完善“新丝带”多边能源合作法律机制 | 第58页 |
6.3 警惕汇率波动、关注税收政策,减弱经济风险 | 第58-59页 |
6.3.1 利用金融市场对冲汇率波动造成的损失 | 第58-59页 |
6.3.2 从政府和企业降低“新丝带”能源涉税风险 | 第59页 |
6.4 增强文化交流、提升人才素养,控制管理风险 | 第59-60页 |
6.4.1 构建能源管理技术人才双向培养机制 | 第59-60页 |
6.4.2 积极推进与东道国之间的文化交流 | 第60页 |
6.5 做好风险评估、加强环境保护,防范自然风险 | 第60-61页 |
6.5.1 建立能源合作项目的自然风险评估机制 | 第60-61页 |
6.5.2 转变“新丝带”能源合作方式加强环境保护 | 第61页 |
6.6 加强经济外交、完善行业规则,削弱道德风险 | 第61-62页 |
6.6.1 全面开展“新丝带”经济外交 | 第61页 |
6.6.2 建立“新丝带”能源企业相关规则 | 第61-62页 |
第7章 结论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5页 |
附录 | 第65-7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73-74页 |
致谢 | 第74页 |